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刀枪为笔血为墨 写下戎马半生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15日电)时序入秋,凉亭下没有老荣民的身影,太平荣家秋意更浓;曾有3000多人的荣家,现在只有20几位失智荣民在“忘我堂”内。

走进台东县卑南乡“太平荣家”,过去,树荫下、凉亭内,老荣民彼此谈着光荣的战役,数着身上英雄的伤疤,他们是参与抗日、国共战争及八二三炮战的战功伤残军士兵。

60岁的复健员曾英花说,这些伤残荣民都是第一线英勇的基层军官和冲锋陷阵的士官兵,国民政府来台后,将他们安养在太平荣家,称他们为荣誉国民。

曾英花回忆,38年前她到太平荣家服务时,有3000多人,每天看诊的有200名,有人失去双脚坐轮椅,有人缺左臂、有人缺右臂,眼盲的搭着前人肩膀,脱掉衣服,身上都是弹痕。

辅导组长李翠蓉说,太平荣家最多时有200多位眼盲的荣民,他们都是在对日抗战时被日军俘虏,然后当作毒气活体实验,被救出时视神经已经受损,后来又跟着国军到台湾,一个搭着一个肩膀,相当辛苦,辗转被安排到太平荣家。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目前只有110名荣民,太平荣家已并入马兰荣家。“1987”和其他荣民陆续住进马兰荣家。

80几岁的“1987”,目前身体硬朗,但记忆片段,他是过去情报头子戴笠的情报员,“1987”是他的编号。李翠蓉说,只要有人大喊“1987”,他就会喊“有”,立正站好。

尚有20几名失智荣民在太平荣家“忘我堂”内,10月21日将搬到屏东荣家。荣家人员将他们身体状况、适合的食物、兴趣和病症,做成纪录,准备一起带到屏东。

届时,太平荣家只留下“荣灵祠”,里面奉祀着1110多位荣民灵位。他们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无私奉献,用刀枪为笔、以鲜血为墨,写下光荣的半生戎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