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展现陶艺变幻流动美感 曾淑婵葫芦墩展出作品

曾淑婵绞胎透光作品“橘红底绞胎碗”。(葫芦墩文化中心提供)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0年10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瑞台湾台中报导)台陶艺家曾淑婵将20多年广告企业制作、产品开发设计经验融入创作,深研绞胎工艺,配合美学构图配色,独创崁胎与透光绞胎技法,在葫芦墩文化中心创作展中,民众可一赏高难度透光绞胎作品“橘红底绞胎碗”,含铜度高的进口瓷土材质,利用黏稠、胶合特质及中彩度配色,烧制温度1210度,呈现晶莹玉润、流动变幻的美感。

曾淑婵的纹胎作品纹理色调相间、绚丽多彩,得意之作“红灰白花崁胎锥形瓶”,底小口大的特色,不同泥块透过白、灰、红油画分别调色,宛如一幅缤纷画作。“蓝色花崁胎碗”为图形先安排固定的崁胎工法,利用深浅色系搭配使作品更协调。

曾淑婵与其作品“橘白线条绞胎碗”。(葫芦墩文化中心提供)

曾淑婵表示,三脚或三耳器形最具平衡感,透过变形图样更显独特,“三耳绞胎瓶”,从湿泥配色、素烧、至上透明釉完成,作品会有收缩25%至30%的比例,要具备手作修坯能力外,更需专注心力与耐力。“橘白线条绞胎碗”简单细致、分明紧密的几何线条组合,有别于一般陶艺的清新高雅。

曾淑婵绞胎透光作品“红灰白花崁胎锥形瓶”。(葫芦墩文化中心提供)

绞胎陶瓷的制造方法从唐代开始,直至宋金时期都有烧造,创作技法有别于其他陶艺工法,自瓷土、揉土配色、土条组合切块拼合或碓砌、手修打磨,从土与颜料配色揉练,水分的控制、图案线条规划与手工修坯,耗时较长,须具相当的毅力与耐心。

“曾淑婵陶艺创作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22日止,在葫芦墩文化中心展出,对陶艺有兴趣的民众,可利用时间前往观赏。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