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批渔电共生残害渔民 谢龙介:徒增养殖成本

人气: 6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3年08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袁世钢台湾台北报导)民进党政府推动2025非核家园政策,其中能源配比导致目前出现各种光电乱象。前台南市议员谢龙介在他制作的“光电口号拢系假!鱼死电生残害渔民”影片中指出,太阳能板影响鱼虾日晒、候鸟迁徙,违反自然,部分农地、鱼塭鱼种适合种电,但不能肆无忌惮的扩张。

谢龙介指出,很多人不理解“渔电共生”,从台湾的养殖事业基本架构来看,地主不养鱼,由渔民向地主承租土地经营养殖事业,且必须逐年投资,但在政府政策鼓励下,有权力处分土地的地主转而把土地租给光电业者使用,原本渔民长期投资的鱼塭建设、设备都被填平,顿时血本无归、生计无存,变成“鱼死电生”。

北门农会总干事洪明农也在影片中说,他每天只要有空就会在北门区巡视,但目前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渔电共生的场域有养鱼,太阳能板底下全都是干的,只是用“渔电共生”的名义去申请经营太阳能事业,根本没有养鱼;严格说起来,这项政策就是影响农业、民众安居乐业,整片光电设施让原本养鱼、养虾、养粉蛤的渔民无法赚钱生存。

谢龙介说,为了兴建太阳能板插入鱼塭的基桩,会增加捕鱼成本,过去从鱼塭两头以渔网一次捕捞就可以收获几千斤,但受基桩影响只能改用钓的或捞的,一次只能收获几斤,所有的养殖成本全面提升,原本一条40元的虱目鱼可能要卖400元才不亏本;且基桩深及岩盘,打破地下水层,也改变了鱼塭水质的盐度。

谢龙介也提到,如果养白虾是需要晒太阳的,在“渔电共生”下养的白虾,可能连煮熟了都还是白色的,违反了自然。这块土地是虱目鱼的故乡,不仅养活台湾人400年,每年也养活飞了2千公里来过冬的黑面琵鹭,在黑面琵鹭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太阳能板也使栖地减少;他笑说,黑面琵鹭从上面看到太阳能板视线都模糊了,要戴眼镜才能来休息。

有渔民表示,渔电共生场域运作中产生的震动会影响鱼类成长,而光电业者抽取地下,也导致鱼塭内的水快速消退,附近的鱼塭减少也会有相同影响,如果大家都经营鱼塭就不会这样,有时候只要没下雨就没水养鱼。另名渔民说,政府画“渔电共生”的大饼让人很高兴,他也很想响应,但重点在于能否实现,他心中仍存有疑虑。

谢龙介强调,没有渔民反对政府发展绿电,但这块土地是让台湾人生存的母亲,政府却完全不顾人民的生存正义,整个能源政策走偏,这就是官商勾结。谢龙介认为,这是政府的诈术,以“渔电共生”的口号让渔民觉得有生存空间,但事实上每一个场域都是“鱼死电生”,“一根根打在岩盘上的基桩,就是打在台湾底层农渔民的心上”。◇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