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谢长廷:朝野面临合作共生或零和抉择(二)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7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电)民心望治 时代契机

在过去一年内,经历了两次激烈的全国选举,现在台湾民众所期待的,无非就是安定。人民要能够休养生息,要能够安居乐业,要能够避开不可预期的风险。用最简单的话来讲,人民所需要的,不过就是“现在能快乐、未来有希望”。

选举所带动的族群分裂、政党对抗,应该要让它过去。政治人物为了选举,可以动员民意,来凝聚支援。但是不管选举期间如何看似势不两立,选完之后,台湾两千三百万人毕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这一阵子以来,政党合作的可能性,在社会上广泛地被探讨。我观察到,政党合作的概念,并没有被大多数支援泛绿政党的民众所强烈抗拒,甚至泛蓝政党的多数支援者也似乎可以接受。即使有些人反对,但他们并不是反对合作,只是不相信合作的诚意,而担心被利用。

这是一个意涵深远的现象,所代表的是人民对于政党对抗的忍受程度,达到了某个临界点。此时,他们对政治安定的渴求,压过了对他们所不喜欢的政治人物的排斥感。于是,只要是能够结束无谓的政党恶斗,即便是与他们所反对的政党合作,人民也觉得可以接受。

台湾主流民意跨过了这个临界点,在我看来,表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可能性向我们展现。过去政党之间的“零和”斗争体系,无法解决当前的政治问题。民意现在要求一个“非零”体系的创造,一个“合作共生”模式的诞生。

人民已经走在前面,轻轻地跨越了意识型态与族群对立的鸿沟。新时代的契机出现了。过去所不曾存在的“非零年代”,就此成为可能。从斗争到合作,从“零和”到“非零”,台湾社会一旦能够跨过这一小步,就在文明进化的路途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道德勇气 开启新局

今天,民间期望政治安定的声音,非常地清楚。各党派的领导人不可能没有听见。前后两任的国家领导者,陈水扁总统与李登辉前总统,都给予这民间期望安定的声音,非常正面积极的回应。

但是不可避免地,各党派的领导者,也会感受到一些来自其阵营内部的反弹压力,也会接收到一些支援者发出的反对声音。有些政治人物会抗拒,有些民众会反弹,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我们的政治生活里,并没有“共生”的思维,也很少“合作”的经验;遇到任何议题,政治人物往往不假思索地发挥斗争的本能,连带影响了民众随即采取对抗的反应模式。

在我们的政治领域里,也缺乏足够的信赖。因为缺乏信赖,所以政治人物和政党,凡事都先采取“自存”、“自保”的策略,而不能放开心胸与他人合作。

在这样缺乏信赖与合作习惯的社会里,要打破惯性的“零和”斗争文化,建立新的“非零”合作思维,确实相当的困难。任何一位政治领导者,想要向前跨过这一关,都会感到举步维艰,因为他会遭受到部分人的误解、质疑、攻击,必须蒙受相当的委屈。但是,这正是考验政治领导者的诚心与决断力的时刻。

政治人物都宣称自己爱台湾、爱中华民国。但我们能不能为台湾的未来,挺住一些压力,承担一些委屈?做为政治工作者,我们倘若缺乏智慧,没有能力看清局势,错过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时机,而让人民陷入内忧外患,使得台湾政局继续内耗,甚至导致台海两岸发生战争,将是台湾的罪人。

我们需要更大的政治想像力,以及更高的道德勇气,来从旧的“零和”机制与缺乏信赖的政治文化里,创造出新的“非零”的机制。如果台湾的政治人物,能够发挥政治想像力,承担起领导者的道德责任,共同创造一个“合作共生”的“非零”新局,打破“零和”赛局的桎梏,台湾的生命力将可以淋漓尽致地尽情发挥,一个新的跃升即将展开。94012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