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家暴有循环及加重模式 医师吁及早介入处理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六日电)艺人王静莹控诉夫婿陈威陶暴力相向,精神科医师指出,家暴事件都有暴力循环模式,暴力行为会愈来愈激烈,社工人员及医师愈早介入,效果愈好,否则拖延的时间愈长,受虐者陷入愈深,愈难以自拔。

耕莘医院精神科主任杨聪财指出,诊间不乏家暴案件的病患,有位家暴受害妇女李太太(化名)曾遭受前夫砍杀颈部,前夫疑心她外遇而不断找理由“教训”她;李太太自认前夫“太在乎她”所以才动手“提醒”她,每次打完后,前夫常常表示内疚也打电话来哄她,于是李太太又会乖乖回到充满恐惧不安的家。

他说,李太太就是置身于典型的家庭暴力循环模式 根据学者研究,一开始双方关系处于“紧张期”,如果没有适当解决就会进入言语或行为的“施暴期”,之后施暴者往往心生愧疚而想办法弥补伤害,送花求饶、打电话献殷勤等,获得“暂时宁静”的“甜蜜期”。

他指出,施暴者和受暴者在这三时期中不断地循环,周期愈来愈短,由几个月一次,逐渐成为每个月一次,最后就变成几天一次,暴力也会愈来愈激烈,最先可能是口语暴力,之后进展到肢体暴力,动作可能从挤、推,到踢、打,甚至把对方推去撞墙或误杀。

在家暴事件中的被害人,有的不断找理由解释加害人的暴力行为,杨聪财说,这是一种典型的“玛莉亚情结”,倘若不做适当的处理,施暴者在不断地被纵容后,会产生上瘾般的快感,受暴者虽然常常伤痕累累,但仍会习惯地选择自我麻醉在虚幻的世界中。

杨聪财认为,社会常认为不应插手别人的家务事,又有“劝合不劝离”的观念,常要受暴女性能忍则忍。受暴者应勇于站出来,否则一味编织理由或借口让自己不断身陷泥沼中,旁人谁也帮不上忙,家庭暴力事件只会持续恶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