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免疫球蛋白治疗脑中风有希望

人气: 16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芳如云林报导)台大医院云林分院18日在斗六院区急诊大楼5楼会议室举办一场“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实验研究”报告记者会,由黄瑞仁副院长主持, 神经内科汤颂君主任主讲,让民众了解脑中风的原因,预防及目前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实验研究成效报告。

黄瑞仁副院长表示台大医院云林分院神经部汤颂君医师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老年研究中心的神经科学实验室研究期间,利用小鼠缺血性脑中风模式证实发生脑中风之后,脑部的发炎反应是引起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单一次注射低剂量的免疫球蛋白(目前临床使用剂量的四分之一),在中风发生后三个小时内施打,可以抑制脑部的发炎进而显着改善小鼠的活动能力及减少脑部坏死的范围。这个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知名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NAS)。

汤颂君表示,中风占国内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每年脑中风相关疾病所耗费的医疗资源更高达近五十亿元,造成家庭,及社会成本极大的负担。

目前脑中风的治疗仍然以预防性的控制各项危险因子为主,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高胆固醇等。然而,一旦发生了缺血性脑中风,唯一证实对病患有帮助的治疗方式仅有静脉注射血栓溶解剂(Rt-PA)。血栓溶解剂有机会打通阻塞的血管并减少脑部坏死的区域,但只能在中风后三个小时内施打,所以台湾地区急性脑中风病患能够接受此项治疗的比例大约仅占百分之一,而且血管打通之后可能引发的脑出血是令人担心的并发症。因此,发展有效,安全且适用性高的急性脑中风治疗方式相当的重要。

汤颂君进一步表示,相较于血栓溶解剂,低剂量的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安全性与适用性都比较高。目前虽然尚在基础实验阶段,等待未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免疫球蛋白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安全性,治疗时机及使用剂量之后,许多的患者将可以受惠并减少家庭与社会为照顾慢性中风患者所需付出的庞大成本。

免疫球蛋白(IVIG)是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可以有效的抑制体内的免疫发炎反应,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于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的神经病学、血液病学和风湿病学等疾病。过去几年台湾地区出现的急性非典型呼吸窘迫症候群(SARS)以及严重肠病毒71型流行时也都曾使用免疫球蛋白来治疗病患。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