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冷热交互刺激 急性中风可抬手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孟庆慈/台南报导〕成大认知科学研究所副教授萧富仁研究发现,急性中风病患复健疗程中增加手部热、冷交互刺激,效果令人满意,研究论文曾发表于国际期刊“中风”,○六年获国际中风复健技巧评估小组报告肯定,认同温度刺激是一种重要的感觉运动复健技巧。


成大认知科学研究所副教授萧富仁(左 )学术研究有成,太太张瑜芬(右 )大力支持是他动力的来源。(图:成大认知科学研究所提供,自由时报记者孟庆慈翻摄 )


成大认知科学研究所研发的第一代居家冷热刺激仪器。(自由时报记者孟庆慈摄 )


萧富仁实验中,有廿九名急性中风(中风两星期内 )患者全程参与,实验时,温度刺激用的是一般热敷包、冷敷包,刺激区域在手掌与手腕部分,但均外覆毛巾,以免肌肤受伤。

实验共六周,每天冷、热刺激约二、三十分钟,一周五次,经巴氏量表、功能评鉴量表、肌肉张力、握力强度均明显提升,一位参与实验的病患,下垂的手最初只能微幅抬起,六周后竟可举过头部。

加强刺激 可促进大脑活动力

萧富仁表示,透过脑部影像得知,手部温度刺激对大脑区域的反应,与大脑执行手部运动复健活化的区域几乎一样,温度刺激也比触觉或震动刺激活化更多的大脑区域。

萧富仁表示,手部温度刺激可加速急性中风病患上肢复健,目前只知结果,但为何有如此大功效,还需再研究。哪一类中风病患不适合温度刺激也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皮肤溃疡者不宜。至于对长时间中风患者的复健功效,去年7月起与高雄医学院合作,将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计划。

对这项研究发现,台南市市立医院中医师杨丽满表示,热、冷敷交互刺激,提高急性中风病患的复健效果,应该是有用的,推测研究者是希望透过加强刺激,活化大脑、进而加强大脑活动力。而热敷以及刺激向来是中医传统治疗方式之一,例如药熏、艾灸或针灸、热水泡脚(脚疗 )等,至于冷敷中医较少用到,多用于急性受伤期。

汉中中医诊所院长邱信荣表示,热敷可以增加血液流量、增加氧气供应、增加微血管压力等,有助脑内啡的分泌,加强脑部活化;中医有热敷、冷敷,至于热、冷交替刺激,中医很少做这样的治疗。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