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桐花生活美学 打造客家新形象

5月客庄赏桐季 生活新美学(1)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县6日电)从满山遍野无人注意,到每年4、5月涌入大批赏桐人潮,连续8年的桐花祭,为客家带来新形象。美丽的油桐花,仿佛成为客家代言,而赏桐的美学,更让客庄生活增添诗意。

虽然油桐花仿佛成为客庄代表,但油桐树其实并非本土植物,而是于日据时代从长江流域一带引进。油桐的果实榨出桐油,是制作油漆的重要原料。

油桐木材则可制作家具、木屐、牙签、火柴棒等,日本人看中它的高经济价值,鼓励农民将相思树砍掉,改种油桐。其中以桃竹苗客家庄及中部山区栽植最多。

然而,随着时代演进,在成本效益不高与化学涂料的开发下,油桐树逐渐丧失它的经济效益。对多数人来说,油桐树只是一般普通的植物。而近年来,在行政院客家委员会“桐花祭”的推动下,桐花之美才逐渐被注意。

在苗栗三湾经营陶瓷艺品公司的李蓬兴说,小时候只觉得桐花是生财工具,看着满山盛开的油桐花,从没意识到它的美,但在这几年桐花祭打响名号后,也让他对桐花另眼相看,甚至开始制作“桐花宝宝”的相关艺品。

做为客家的代言形象,桐花是外来物种,也不是只开在客家庄,桐花与客家之间的关联性,难免有争议。

对此,交通大学客家学院助理教授罗烈师认为,就像日本的樱花祭,虽然樱花并非只在日本绽放,美加地区的樱花也很美丽,但在多年推广及媒体渲染下,樱花的形象早已和日本紧密连结。

“植物生长在哪并非重点,重点是要以何种文化思考来理解它,这些物种的文化如何被欣赏、利用和创造。”谈到桐花做为客家的代表,罗烈师如此表示。

他说,就像台湾早年推广梅花,就是一种“政治创造”,对于不下雪的台湾来说,谈“愈冷愈开花”的梅花似乎有些遥远,但桐花在台湾遍地盛开,可说是一种“近山美学”,欣赏桐花,就是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种生活型态的推广,而让游客走入近山,关心住在近山地区的客家族群,也让城乡之间有了交流。

事实上,为了连结桐花与客家的关联,客委会也强调桐花是“硬颈”精神的象征,见证客家先民的奋斗史。不过,罗烈师认为,谈桐花的硬颈或许有些刻意,但桐花原本就很美丽,这种美,就是民众最直接的感受。

因为对美丽花朵的直接感动,民众有了亲近客庄山林的理由。新竹县文化局就认为,桐花祭除了带动人潮与商机,最特别的就是,“阿公和阿婆腼腆述说、介绍老街旧巷、几近荒没乡野的老曲调再传唱、游人忘神于客家文化展演…等‘老族群、新感动’,这些才是最无法换算的价值和活水。”

桐花祭成功带动赏桐人潮,不过,就像台湾曾经出现的许多一窝蜂现象,这股热潮能否持续?

罗烈师认为,桐花祭至今仅8年,还在“萌芽”阶段,相较于日本樱花,还是很“年轻”的文化创意,而桐花祭是客委会大力推动下的成果,是由上而下的力量,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政府停办桐花祭,民间力量是否会自动接手?”

其实,除了客委会的努力,桐花祭也获得不少客庄业者的认可,一间一间以桐花为名的餐厅、咖啡厅不断设立,原本平凡无奇的腌制福菜干及豆腐乳等客家美食,也在桐花形象的包装下,成为精致伴手礼。

桐花的意象,某种程度赋予了客家新形象。然而,文化创造需要时间,桐花祭是一种长久的努力,这股热潮能否持续?桐花的美学能否深入生活成为常态?桐花祭的未来仍值得观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