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天才马友友的传奇故事

人气 1003
标签:

如果仅仅用“世界著名大提琴家”来形容马友友,一定是很单调的,那个演奏大提琴自如得仿佛是他身体一部分的人,那个总是抱着琴笑得让你觉得与音乐相伴真是快乐的人,那个让传统的古典音乐承载起时代人文精神的人,那个有着不同一般演奏家的传奇经历的人,总是以他不同寻常的眼界与才华,给世界带来新鲜,带来惊奇,进而为之喝彩。有专家称,马友友是20世纪音乐舞台上的奇才。而这个奇才的传奇故事也和他的琴声一样精彩、动人。

马友友的父亲马孝陵有一个理论,他认为要出一个艺术家,必须是几代人的结晶:爷爷辈有钱,父亲辈有文化,儿子才能有条件成为艺术家。马友友正好就是这样“钱和文化的结晶”,爷爷是地主,父亲是音乐教育学博士,母亲是声乐演员。而生在法国,长在美国,以及完全的中国家庭背景,这样多种文化的融合为马友友开阔的艺术生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分。

马友友说:“大约6岁时,父母带着我和弹钢琴的姐姐远赴美国,访亲拜友,在许多重要的场合举行演奏会,还上了电视。那是一段虽然辛苦却很快活的日子。” 就在那时,年仅6岁的马友友在大指挥家伯恩斯坦的指挥下,与著名的纽约爱乐乐团同台演出,一夜之间名满美国,演出邀请也纷沓而至。但小天才并未继续在舞台上充当音乐神童,而是听从了伯恩斯坦的话:“孩子,你还是应当回到学校去专门习琴和读书,那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提琴家。”

在父亲的朋友、著名小提琴大师伊萨克‧斯特恩的推荐下,马友友开始师从于著名大提琴家伦纳德‧罗斯学琴,并进入了赫赫有名的美国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一学就是7年。

茱利亚音乐学院的学习一帆风顺,16岁的马友友成绩名列前茅,然而就在这位天才再过一年就要毕业之际,他却退学,转而进入哈佛大学学起人文学来。他说: “我突然感到,要拉好琴,或者说要真正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总感觉还需要掌握些别的什么。我已经在罗斯先生那里获得系统的演奏训练,与其为一张文凭再在那里待两年,还不如去学点别的。”在哈佛四年一边练琴、一边上课的学习中,马友友获得了他终生受益的营养: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又懂得了理解体会音乐内涵的重要性。20岁,当他拿到哈佛大学毕业文凭时,年轻的马友友已拥有了他那些音乐学院的同学们所没有的丰富色彩。

技巧出色的马友友从不参加任何音乐比赛,要知道,对于不少演奏家而言,那是成名的一条捷径。马友友却完全靠个人的演奏而征服乐坛。他每年都有100次以上的世界巡演,而他演奏的曲目和合作的对象则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今天也许是和某著名指挥和乐团演奏古曲作品,明天就是爵士乐团的即兴演出,再不就是和先锋音乐家如谭盾合作,把大提琴拉出你做梦也想象不到的声音来。他的技巧和才华甚至能将被认为是小提琴手演奏极限的《帕格尼尼二十四随想曲》改成大提琴曲,令人瞠目结舌地演奏得游刃有余。

今年3月3日,马友友将在北京世纪剧院展开他的“丝路之旅”音乐计划,他将与“丝路合奏团”一起进行一场特别的音乐演出。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马友友丝路之旅将在两岸首演谭盾的卧虎藏龙
中国新年节目 推出古典音乐会
“丝路计划”将在北京启动
金曲35完整名单 歌王MC HotDog热狗歌后孙盛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