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工商部门扼杀民营市场

标签:

【大纪元3月4日讯】一个民营市场三起三落,至今仍是一片萧条(左图)。而操纵这一切的居然是以“维护市场繁荣”为己任的当地工商部门。广东省阳江市发生的这一怪事引发阳江市66名各级人大代表联名上书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并在今年2月广东省人大会议上通过人大“直通车”呼吁解决此事,广东省工商局局长吕成贤为此在人大会场向阳江代表公开致歉,并立即派出调查组彻查。

据《南方周末》报导, 吕成贤着重对阳江市工商局长梁修幸的两个观点进行了批评。对于梁“我对私人老板的本质研究过,就是唯利是图,赚钱就走”的观点,吕成贤指出,从根本上来讲,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实际上站到了中国绝大多数个体私营者的对立面去;对于梁“工商部门维护国有市场利益,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天经地义的 ”这种看法,吕成贤指出,表面上看有道理,但只维护国有市场,就无法建立广泛的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市场上也就缺乏公平竞争,对经济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

南方周末记者深入阳江采访,发现比“国有市场与民营市场之争”更惊人的内幕。

广东省阳江市平冈镇的心病

在阳江市平冈镇,拥挤杂乱的农贸市场一直是当地人的一块心病。

拥有9万人口的平冈镇是周边5镇农副产品集散地。而当地只有一个由镇工商所修建的平冈镇第一农贸市场,年久失修,仅有300多个摊位,而申请摊位的小贩达600至700人,每日进出的人流更是数以万计,占道经营、污水横流是这里永远的“景观”。

“连去买把青菜都要蹭两脚泥,又脏又挤,平日里都要绕着市场走。”当地人埋怨。

这同样是平冈镇政府的一块心病。在他们的建议下,当地华龄集团的老板莫理云表示愿意投资修建平冈镇第二市场。

阳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导对此表示支持,并建议扩建:新市场规模可再扩大一倍。

莫理云前后花了近1000万元,很快建成了平冈镇第二市场,占地约1万平方米,与老市场相距不到二百米。

新市场建成后莫理云就要求:将新市场的产权捐给阳江市工商局。

对于这个看似奇怪的举动,莫理云自有解释:老市场是工商所办的,如果他的新市场敢与老市场竞争的话,肯定会输,不如聪明点将全部产权交给市工商局。

阳江市工商局局长梁修幸同意了这个方案。

但这一切在1997年1月21日新市场开业前突然有了变故————阳江市工商局拒绝接受捐赠。他们的理由是投资者华龄公司是集体企业,不符合条件。(而实际上华龄集团是莫理云私人投全资的企业)

新市场只好硬着头皮于当年1月21日开业。意料中的结果出现了:不到两天,从老市场分流出来的摊主们在某种力量的干预下莫名其妙地全部撤出新市场,新市场就此溃散了。

有意思的是,来自工商部门的解释是“平冈镇人口少,只能容纳一个市场。”而在几天前他们还在强调“平冈镇急需建立第二个市场”。

在各方努力下,平冈镇第二市场于1998年8月16日复业,但同样遇到来自当地工商部门的阻力,不久又出现颓势而再次溃散。

最后一次开业

1998年11月5日,在阳江市副市长莫章德的亲自过问下,新市场第三次开业,而且很快就兴旺起来,摊位数远远超过了老市场。

但平冈镇工商所似乎很不高兴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1998年12月,该所开始对新老两个市场硬性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在当地卖了13年米的梁德标老人向记者出示了两张镇工商所的收费单据:同样是卖米,在老市场每月交110元,而在新市场要交180元。

1999年3月,老市场装修好后,镇工商所工作人员开始把所有新市场的摊主强行赶回老市场。1999年4月25日,梁德标被赶回旧市场时已经没有摊位了,进不去,只能把米摊摆在路边,当时遇到下雨,大米全被雨淋湿了,工商管理人员仍不让老人回新市场。

据梁德标说当时拼死要回去,结果价值630元的大米被镇工商所人员扣住,至今未还。 

随着管理费的提高,摊主们纷纷回到老市场。新市场的第三次开业又告失败。

投资者揭开内幕  

今年2月23日,宽敞整洁的新市场几乎无人设摊。而在拥挤杂乱的旧市场,摊主向记者埋怨新市场收费太高,旧市场太挤。据他们说已被工商所警告:不许对省调查组成员或记者说真话。

平冈镇新市场的投资者莫理云说,新市场被屡次压制的惟一原因是自己得罪了当地的工商部门。

第一个得罪的是平冈镇工商所所长林喜宗。新市场即将开业的1996年12月底,莫理云与林喜宗在饭桌上曾有过一次重要的“交易”,以下是莫理云回忆的当时的对话:

莫理云:“林所长应该支持我把这个市场搞旺吧?”

林喜宗:“搞旺?你好,我可不好呃。”

莫理云:“怎么会不好?300多个摊位租金入了你们工商所的腰包。”

林喜宗:“那是公家的我不管。在老市场我们有20个固定铺位是招标的,比如开价1000元的话,我能收500元。一年下来我能收三四万元。”

莫理云:“我不会叫你自己损失的,我一次给你10万。”

林喜宗:“太少啦。最少20万。”

莫当时就同意了。

据莫理云说,当时林喜宗又提出“要开协调会”,请上面局长吃饭的钱要莫理云出。结果林喜宗连吃了4次,花了莫理云近9000元钱。

但开协调会时林喜宗的表现让莫理云气坏了————所有与会者里只有林喜宗一个人反对新市场。

莫理云向林质问时,林的回答竟然是:“如果我不反对,大家会认为我受贿。”

因此当他又一次向莫要吃饭钱时,莫婉言拒绝了。据莫说林为此很不开心,到处说莫小气。

从此林喜宗就对平冈镇新市场的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改变。

记者获悉,参与当年“谈判”的莫介菘(林喜宗的朋友)已于2月24日向江城区公安局证实此事。江城区区长雷正法也向记者证实此事。

莫理云还很不幸地得罪了阳江市工商局。1996年底,阳江市工商局建议将平冈镇新市场扩建一倍,该局局长梁修幸的弟弟梁修达找到华龄公司。

他提出一个“方案”:由阳江市工商局出扩建资金,由华龄公司先垫资承建。建好后,市工商局偿付工程款时,华龄公司必须返还75%的款给梁修达。

华龄公司考虑到如果扩建资金以500万计,梁修达个人可以拿到370多万,担心会出事,此“方案”最后搁浅。

但从此梁修幸局长不仅失去了“把平二市场搞旺”的劲头,而且开始暗里反对平二市场。

工商人员自曝真相

“此事我有发言权”,平冈镇工商所职工梁祖秋向记者亮出工作证,站出来作证,“新市场还没建好的时候,林喜宗所长多次给我们开会,说要不惜一切搞好新市场,甚至说忙起来要不惜在市场里过夜;但在1997年开业前突然变了脸,他的指令变成不惜一切搞垮新市场。”

梁祖秋说林喜宗向他们明确指示过,要执行不同的收费标准,一定要堵截去新市场的摊主,把他们搞回老市场。他作为部下只能执行。

平冈工商所中有人猜透了领导的心思:要千方百计保持市场摊位的紧俏性,新市场一建,摊位就不紧张了,他们个人就收不到摊主们的上贡了。

这足以解释当地工商部门在对新市场的态度上为何如此反复无常。

而林喜宗为什么至今仍在工商执法队伍里也有一番“传奇”的经历。

1999年,经原阳江市委书记石启仁批示,市督察室、市纪委联合调查组展开对平冈镇新市场的调查,发现林喜宗曾私自截流生猪款12万元,私自征收卫生费5万元,个体户订报费多收少支2万元。

镇工商所的一些开支也很荒唐。如建了一个菜场里的公厕,就花了18万元公款,没多长时间光“水电费”就用了2万。

当时的阳江市联合调查组曾建议立即撤去林喜宗党内外一切职务。

但江城区工商局局长许崇深多次声称,“林喜宗没问题,是有人故意搞他,所有开支都是我同意的,他的事我都知道。”阳江市工商局局长梁修幸也在保他。结果林喜宗不仅没被撤职,还当上江城分局市场股股长,统管全区的市场。

而对几个工商部门领导的采访是困难的。在林喜宗拒绝接受采访后,记者费尽气力在阳江市工商局找到梁修幸,但梁“无可奉告”,在记者紧逼追问下,他提着包在屋子里连转数圈,出门躲进消防楼梯,只摆手,一语不发。 

为什么奈何不得他们

60岁的莫理云很少在生意上失败过,但因为平冈新市场3年来共损失300万。

这甚至让许多阳江籍外地老板重新考虑在家乡的投资计划。在阳江市2000年民营经济交流会上,有人说:“这批人掌握市场生死大权,投资可能意味套牢,平冈新市场就是前车之鉴。”

平冈镇长林贤锋说:“平冈投资形象受损,镇政府也是受害者。” 

他们共同的疑惑是,一个小小的工商所长,凭什么能连续几次搞垮一个被上下都看好的民营市场?由平冈新市场引起的风波历时3年,平冈人怨声载道,但江城区领导5次过问,阳江市长二度现场办公,为什么无济于事?

“这还是管理制度和监督的问题”,江城区区长雷正法说,“工商所长在我们辖区里乱来,我们区政府没有管辖权。工商收归省里直管后,梁修幸他们就自称是省管干部,市长都管不了。他们不由当地人大任免,所以不怕。如果他们的上级没管束好,加上干部个人素质出问题,就会出平冈新市场这样的怪事。”

把此事送上人大“直通车”的谭基明代表认为,目前工商、税务、海关、供电等部门收归省管后的确打破了地方保护,但又造成新问题————对于这些部门来说,它的上级在外地管不到它,而当地政府部门又没有管它的权力。举个例子,平冈新市场天怒人怨折腾了3年,可远在广州的省工商局局长今年1月10日才知道。

谭还提出建议,必须改革现有工商部门的管理体制:工商业务由省里主管;工商干部任命必须尊重地方政府意见;地方应有参与权;地方应有监督权。

在阳江还听到了这样的追问:为什么一个部门甚至几个人就能左右一个民营市场的生死?这本身就不正常,值得反思。


    相关文章
    

  • 英三分二MBA课程未够水准 (3/4/2001)    
  • 江泽民死抱共党领导、公有制 (3/4/2001)    
  • 中国私营企业要求更大权利 (3/4/2001)    
  • 连战:民进党执政 失业率及自杀率猛增 (2/28/2001)    
  • 经济不景气,“工商名人录”成为勒索名单 (2/28/2001)    
  • 损失6亿 广东佛山工行行长受审 (2/27/2001)    
  • 广东惠州查处非法制假纯净水厂 (2/25/2001)    
  • 干部嫖娼被悄悄录下以后…… (2/23/2001)    
  • 用头发做酱油 黑! (2/23/2001)    
  • 为展示“重大成果” 远华案首批死囚两会前处决 (2/16/2001)    
  • 政治角力交火部局署 朱熔基被当头棒喝 (2/15/2001)    
  • 现场直击深圳市劳务诈骗陷阱曝光 (2/15/2001)    
  • 辽宁公布查处12起非法经营大案 (2/14/2001)    
  • “傻子”瓜子创始人退出“江湖” 一分钱转让商标 (2/14/2001)    
  • 云南一“问题三菱”因转向和刹车失灵冲入河中 (2/14/2001)    
  • 新疆查获全国最大假冒电池案 (2/11/2001)    
  • 韶关遣散六百多名非法传销者 (2/10/2001)    
  • 朱噷基主持座谈会征求十五计划纲要意见 (2/9/2001)    
  • 电视机爆炸致死儿童 父母获赔四十三万元 (2/3/2001)    
  • 上海老街地区竟有人在出售伪满洲国时期的旧年画 (2/1/2001)
  • 相关新闻
    上海老街地区竟有人在出售伪满洲国时期的旧年画
    电视机爆炸致死儿童 父母获赔四十三万元
    朱镕基主持座谈会征求十五计划纲要意见
    韶关遣散六百多名非法传销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