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祺:反导条约,势必突破

严家祺

人气 1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5日讯】 把《限制反导系统条约》简称为《反导条约》,给人的印象似乎美国要修改或退出该条约,似乎是要“停止反导”。实际上,美国突破该条约是突破“限制”,要“全面反导”或“全面防导”。本文分析了一九七二年美苏签订该条约的背景和今天美国突破该条约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太空武器系统的发展使“核武”威慑力日渐降低。美国决心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其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太空武器系统和建立“天军”。

美国总统布殊五月一日在华盛顿近郊国防大学,发表了他上任以来最重要的战略演说,称美国将致力于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由于美苏两国在一九七二年签订了“禁止部署涵盖全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条约,美国必须突破这一条约。负责战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菲舍尔在欧洲说:“我们会尽快部署导弹防卫设施。因此,我们相信‘限制反导弹系统条约’将要从根本上被取代、删除或彻底修改。”

限制反导系统条约主要内容

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开始,美苏进行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美苏两国谈判第一阶段的主要产物,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六日正式签订。这一条约,除序言外,有十六个条文。条约规定,所谓“反导弹系统”至少要包括发射台、截击装置及雷达,以便空中截击来犯弹道导弹。条约禁止缔约国部署涵盖全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但允许每一国在两个不同地点各部署一个地区性的导弹防御系统,分别保卫首都与洲际导弹发射场。《限制反导系统条约》规定每个反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发射场的半径不超过一百五十公里,可部署不超过一百部反弹道导弹发射架和一百枚反弹导截击导弹。条约禁止缔约国研发、试验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的以及陆地机动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一九七四年七月,美苏又签署了《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议定书》,规定缔约国在两个地区性的防御系统中放弃一个,而且不能再建新的防御系统。一九七二年条约还规定了退出条约的条件,但必须在退出前半年通知其他缔约国。

“相互确保摧毁”理论的产物

《限制反导系统条约》可以说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核吓阻理论”——“相互确保摧毁”理论的产物。

“吓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吓阻就是说服敌人,他若采取行动,将得不偿失。军事演习、互派军事观察员、军事透明化、军事交流都含有“吓阻”因素。“核吓阻”是在国家决策者是“理性人”的假定下,设法说服敌人主动挑起核战会得不偿失,因而放弃发动核战。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和约翰逊执政时的国防部长。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出了“新吓阻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为“MAD理论”,即“相互确保摧毁”(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理论。按照麦克纳马拉的说法,MAD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必须把自身的安全建立在对他国的威胁基础之上,而不能仅仅建立在本身的防御能力之上。当美苏两个核大国都承受不了毁灭性的核武报复攻击时,美苏各方就不会率先使用核武攻击对方。

“吓阻理论”当然不适用于“非理性政府”,也不适用于那些不惜一切代价以达到外交目的的国家。

在签订《限制反导系统条约》前,苏联拥有一六一八枚陆基洲际导弹、七四○枚潜艇发射导弹,美国拥有一○五四枚陆基洲际导弹、六五六枚潜艇发射导弹。美苏双方具备“柤互确保摧毁”的威慑能力。MAD理论轻视战略防御,成了一九七二年美苏双方签订《限制反导系统条约》的思想基础。

“反导系统”:苏联先于美国

一九七二年条约是尼克松访苏时与勃列日涅夫共同签署的。这一条约,是在美苏冷战并追求缓和的大背景下签订的。从美国方面来讲,当时尼克松政府同意签署这一条约,除了受“相互确保摧毁”这一“新吓阻理论”影响外,还同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签订条约前,勃列日涅夫正在积极推行缓和政策。一九七一年苏共二十四大上,勃列日涅夫宣称要把“缓和”放在苏联外交政策的首位。陷入越战泥淖的美国在尼克松上台后,提出“现实威慑”战略,在维持美国相对核优势的情况下,进行“战略收缩”。美国签订这一条约,正是尼克松推行“美苏缓和”与“战略收缩”政策的一部分。

第二,“反导系统”在当时苏联先于美国。早在一九六六年,美国就发现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已部署有数十个“橡皮套鞋”式发射设备的“反导系统”。从一九七○年开始,苏联开始了地面和太空激光反导武器的研制工作。苏联还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立了一座用于“反导”的巨型雷达站。直到一九七四年美苏签署一九七二年条约的补充议定书时,美国不仅尚未在首都华盛顿特区建立反导防御系统,而苏联早在莫斯科附近部署了“导弹防御系统”。直到今日,美国也没有在首都周围建立这一系统。

“攻防兼施”的新吓阻观念

MAD理论(“相互确保摧毁”理论)从提出至今已四十年,事实上早已过时。这种“过时性”的一个表现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俄国,都存在着“削减核弹头”的内在需要。一九九三年,美俄签订《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方同意在二○○三年前各自把核弹头削减到三千枚和三千五百枚。二○○○年六月四日,克林顿、普京在莫斯科会晤,双方签署协定,将在未来二十年中各自销毁三十四吨库存武器级钚,这些钚,可用来制造数十万枚核武。二○○○年七月六日,克里姆林宫说,普京总统在给日本广岛、长崎两市市长的信中说,“俄罗斯准备把核弹头数目降到一千五百枚。”今年五月一日,布殊总统在国防大学的演说中再次宣称,要迅速采取行动减少核武。MAD理论把国家的自身安全建立在本国拥有毁灭敌方的强大威慑力基础上,美苏“削核”的内在需要使这一理论完全过时。布殊在国防大学说:“我们需要攻防兼施的新吓阻观念。吓阻不能再单单依靠核武报复的威胁。只要降低扩散的动机,防御也能加强吓阻力量。”

“IT革命”降低核武威慑力

在今日,美国如果要在首都周围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也与《限制反导系统条约》及议定书相冲突,因为美国已在北科罗拉多州大福克斯导弹基地附近部署了一个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根据条约,不能再部署另一个。美国发展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或MD(导弹防御系统),当然与《限制反导系统条约》相冲突了。

《限制反导系统条约》,中国把它简称为《反导条约》。从字面上说,“反导”的涵义与“限制反导”很不相同。把“限制反导”简称为“反导”,在媒体上给人们造成一个印象,就是一个以“反导”为目标的条约,现在美国要废除它或从根本上修改它了。事实上,美国是要突破条约限制,建立全国性或更广泛的“反导系统”。

美国突破《限制反导系统条约》,与近三十年来的“IT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密切相关。布殊在五月一日讲话中说,一九七二年的条约“忽视了科技三十年来的基本突破”。IT革命,带动了太空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从波斯湾战争以来,美国已充分认识到,核武器受太空武器系统,特别是太空反导系统的制约,军事卫星技术和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必将使核武器的威慑力日渐降低。

美国突破一九七二年条约束缚,部署NMD或MD,在军事上,则是为“核武时代”的必将结束和“太空时代”的必将到来作准备。今年一月二十四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文件,决定组建“独立天军”(即独立太空部队),这一步骤跑到了美国前面。事实上,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技术,也是为未来创建“天军”(太空部队)作准备。美国部署NMD或MD的长远目标,更有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这与美国太空开发、带动以航天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的发展分不开。

条约过时就失去力量

截止今年一月,美国拥有核弹头总数为七千二百九十五个,俄国为六千三百○二个,中国仅有三十二个。俄国表示要将核弹头数量削减到一千五百枚或更少。今年二月一日,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说,俄国削核的前提是保留和加强一九七二年美苏《限制反导系统条约》。事实上,今日中国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应置身于美俄“核竞赛”和“核削减讨价还价”以外。中国不是一九七二年条约的缔约国,也没有任何必要跟在普京背后捍卫因“IT革命”而过时的条约。

条约一旦过时,就失去力量。一八九九年五月至七月,第一次世界和平会议在海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二十六国代表,会议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投掷炸弹和爆炸物”的“宣言”。一九二一年十一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际裁军协定”,即《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各国主力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三‧五万吨,舰炮口径不得超过十六英寸。这些条约,在今天看来,都十分可笑。今天,人们还不容易看出ABM条约的过时性,当太空时代到来后,人们看一九七二年的《限制反导系统条约》,也许会如同我们今天看海牙的“禁止从气球上投掷炸弹”的“宣言”的感觉一样。

──原载《动向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印度反对单方面废除反导条约 (5/4/2001)    
  • 俄再警告美国不要退出反导条约 (2/28/2001)    
  • 俄拟再次进行星球大战的计划 (2/6/2001)    
  • 俄罗斯警告美国不要破坏反导条约 (1/30/2001)    
  • 俄罗斯首次表示愿意有条件修改反导条约 (11/15/2000)
  • 相关新闻
    俄罗斯警告美国不要破坏反导条约
    俄拟再次进行星球大战的计划
    俄再警告美国不要退出反导条约
    印度反对单方面废除反导条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