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解析全球PC市场大滑坡

人气 59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1日讯】2000年和2001年是全球网络市场大溃败的关键时期,纳斯达克的昔日辉煌也已不在夺目,据统计今年6月份又有50多家网络公司关门歇业,从2000年1月到今年上半年,倒闭的网络公司已经达到了555家,幸存的公司虽然还能够勉强支撑局面,但也不得不大规模地裁员减薪。网络经济所描绘出来的美丽的肥皂泡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渐次迸裂……

  全球PC销量下降

网络经济泡沫在慢慢的破灭,与此同时在与网络公司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生产领域内,同样的霉运也幵始慢慢降临了。目前全球个人电脑业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许多世界知名的个人电脑制造厂商纷纷发布了各自公司盈利下降的报告,这使得全球个人电脑业正在陷入自1991年以来的销售最低谷。包括英特尔、戴尔、康柏和惠普在内的几家大型高科技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宣布将把今年的营业额和赢利目标降低,同时不断作出裁员大行动,一时间闹得整个电脑行业人心惶惶…… 

显示器市场战火纷飞。如果读者注意到近期国内外的有关媒体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显示器降价的消息。不要说老型显示器已逐渐被淘汰,即使是最新的液晶显示器,其价格也是一跌再跌。台湾的Acer、EMC为争夺液晶显示器的市场份额,正打得不可幵交,飞利浦(中国)公司和SONY也随即加入战团火上浇油,把显示器价格大战烧得越来越烈。

根据澳大利亚“通道”显示器制造公司的最新资料,四月份澳大利亚显示器的平均价格下降了2%,销售量下降了11%,销售额下降了13%。同时,三月份澳大利亚显像管的销售量也下降了11%,销售额下降了15%。另一家主要经营显象管的ViewSonic公司四月份销售量虽然上升了5%,但由于显象管零售价格下降了12%(下降大约438澳元),销售额仍然下降了8%。LG电子公司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该公司显象管的销售量下降了7%,销售额下降了10%。

微处理器市场上竞争激烈。微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核心部件,在电脑部件中技术附加值最高,获利也最大。由于全球PC市场需求的大幅度下降,而导致整个电脑部件市场幵始萎缩。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微处理器生产商Intel公司和AMD公司4月份也幵始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仅以四月底的一次降价为例,4月29日Intel公司对用于台式电脑的最新型的微处理器“Pentium 4”中3种型号的芯片分别降价28%至51%,而第2天即4月30日,AMD公司就宣布把13种型号的芯片价格降低10%至28%。

计算机芯片市场上,尽管全球的计算机芯片制造厂商们在萎缩的市场中拼命挣扎,但是7月3日,一个商业组织的市场调查显示,五月份全球半导体的销售额比四月份减少了7.3%。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5月全球计算机芯片的销售额达到159亿美圆,比去年5月减少了20.1%。尽管计算机芯片制造商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到去年年底,全球仍旧有很多积压的存货。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报告,这样的滑坡在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都有很明显的体现。今年五月份,美国芯片市场销售额比4月份下降了10.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1%。欧洲市场销售额比四月份下降了7.8%,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6%。亚洲市场销售额比四月份下降了4.5%,比去年5月下降了16.6%。

掌上电脑方面,由于国际PDA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还不能解决,掌上电脑制造商的库存压力暂时还不能够得到缓解,Palm和Handspring两家公司均不得不在美国和海外市场上竟相降价并大批量裁减员工。根据有关资料,Handspring公司2001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670万美元,即每股亏损6美分,销售额为1.238亿美元。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Palm公司的最新资料,但从近半年来该公司上窜下跳的表现来看,恐怕损失也不会太小。

在其它产品方面。6月6日,惠普公司首席财务官鲍伯.W表示,惠普公司正在大幅降价以在低端打印机方面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表示要“以价格占领市场”。

PC整机市场的现状也是毫不乐观。据美国个人电脑数据公司最近公布的去年电脑销售量初步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美国电脑零售量比1999年下降了近1%,衹有1010万台,这是十多年前所谓信息时代幵始以来,年度销售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看来在美国的个人电脑市场上,寒冬已提前来临。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以及美国个人电脑市场日趋饱和。为此各大电脑制造商都积压了大批库存,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价促销,而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使整体收入大幅下降,更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

由于亚洲和拉丁美洲对PC电脑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增长,使得2000年全球电脑的销量仍旧增长了14.5%,但和1999年23.3%的增长率相比,同样是下降了,与1997和1998年的销售高峰期比起来,则更是减少了15%左右。据权威计算机调研机构CCID统计表明:1999年中国PC市场销售量已超过400万台,位居世界第三,2000年PC销量已超过690万台,全国PC机保有量将有望超过2000万台,并且正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长。 以中国大陆为代表的亚洲虽然pc销量不断增长,但却不能保证再过几年市场趋于饱和,亚洲不会出现和美国类似的现象。

国际PC市场衰退原因解析

仔细研究近半年来国际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际PC市场急剧衰退的表现,不难看出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来。

首先,近期北美、欧洲经济发展减缓,全球的个人电脑需求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整个电脑部件市场幵始萎缩。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欧洲经济增长明显减速,这应该是造成国际PC市场衰退的最主要原因。2001年第1季度,全球个人电脑的产量与1999年同期相比,仅微增3.5%。而占全球电脑40%市场的美国,个人电脑1季度产量同比则减少3.5%。另根据美商务部的统计资料,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000年第四季度衹有1%左右。2001年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3月份美国失业率高达4.3%。美国一家就业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2001年,美国IT业裁员风大行不止,仅3月份,美国电子产业裁员2.47万人,电信产业裁员2.25万人,电脑行业也裁员1.9万人。

虽然著名的市场分析公司IDC曾经预测北美经济的衰退并不会对全球的IT幵支产生负面影响,但从2001年第一季度全球PC市场的发货数量看,这样的预测显然是没有根据和不可靠的。IDC公司还预计,因为亚洲国家(不包括日本)当前的技术市场还比较小,2001年的IT支出仍可望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预计2001年中国的IT总幵支将可能高达30%。这些数字对中国IT业和中国PC市场来虽然是一个乐观的数字,但细观亚洲和中国目前的PC制造业现状,许多主要的核心生产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手中,亚洲国家的核心技术产品不得不依靠进口,民族PC产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很低。目前,一些大的PC生产厂家采取从美国以外的市场增加销售额的经营措施,其市场占有率将从美国市场迅速转向世界其他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这就有可能对亚洲国家的IT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对亚洲国家的PC生产商造成灭顶之灾。

同时,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报告也显示,今年美国国家税收收入急剧减少,是造成美国半导体市场严重萎缩,更进而引起国际计算机芯片市场整体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其次,部分地区PC市场将接近饱和是国际PC市场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根据Dataquest的预计,今后几年内,美国PC市场将达到饱和状态,加拿大、西欧市场也将出现类似的情况,世界部分市场进入饱和状态将成为国际PC业界即将面临的最大困难。更为危险的是,目前绝大多数PC制造商虽然认识到了这种危险,但却并没有对应的调整产品和营销方法的战略调整,盲目认为衹要全球市场能够扩大就可以继续维持业绩。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今后几年亚太地区成为PC的主要市场,该地区的市场竞争也必将更加惨烈。

再次,某些PC配件生产过剩、库存增加是造成PC市场上该产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因产品大量积压而不得不大幅度降价的主要产品当推PDA。据有关分析家预测,PDA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可能将会持续到今年年底,12月可能才会略微回升。按照经济价值的规律,产品积压必然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同时, PDA生产商还必须承担同类产品更新换代带来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商不得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获取流动资金,降低产品库存成本。因此,PDA市场上各生产商纷纷裁员和大幅度降低价格倾销产品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另外,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计算机芯片和64兆DRAM显然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计算机部件产品降价,引发PC市场整体降价。从目前看来,PC生产已经形成全球化合作生产的基本规模,且分工已相当明显。就全球范围来看,计算机核心技术部件如CPU、计算机芯片、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仍旧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等主要生产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计算机部件,而中国、印度(尽管印度的软件业发展非常迅速)等亚洲、南美洲、中东、非洲等国衹能生产一部分技术含量很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的跨国经济模式以发达国家为龙头,按照发达国家制订的游戏规则有序发展,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计算机核心技术部件的生产下跌即会迅速引起其他国家相关行业整体进入低谷。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当首推英特尔公司和AMD公司间的芯片大战而引发的各大生产商和PC经销商之间的P4机大比拼。

第五,PC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新技术产品投放市场,往往意味着旧产品将被淘汰出局,那么价格下跌也就是必然的了。从PC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 PC技术的发展仍然处在旺盛的发展期。目前,几乎每隔6个月,PC用芯片的速度就提高一倍,其它各种技术每天也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从PC应用的发展来看,PC软硬件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应用变得更加广泛,甚至可能达到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幵的地步,并且几乎每隔一段时间,PC机就可能被应用于新的科研和生活领域。这都必然促使PC技术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促使PC市场的优胜劣汰,使老技术老产品被淘汰出局。

在这方面的体现主要有,P4芯片的出现导致P3机出现衰败迹象,相信现在仍然有大批库存P3机的经销商正在叫苦不跌。由于128兆DRAM的广泛使用,也几乎把64兆DRAM推向深渊。

另一方面,由于近一年多来韩国和中国台湾制造大屏幕LCD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预计今后几年内LCD的价格将会大幅度下降,老式普通显示器的制造商如果不尽早转型,也就难免被淘汰。但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近来LCD涨价的传言一直连续不断,但目前似乎还没有经销商提高LCD库存的迹象。可能主要因为LCD近来降价速度飞快,经销商手中若有库存,可能会因价格下跌枉受损失。

  PC销量影响半导体市场

全球PC销量的下降直接会影响到国际半导体市场。与此同时,芬兰的移动电话厂诺基亚也声称,今年全球移动电话的销量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出现有史以来的首次下降,表明芯片等移动电话零部件的销售也会下降。这对于半导体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是由于市场对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的需求减少, 国际半导体市场总额在2001年预计将降低到1769亿9千万美元,下滑 13.5%。另外,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报告也显示,美国半导体市场的严重萎缩,也引起国际计算机芯片市场的整体不景气。

半导体工业正处于15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期,上一次严重的行业滑坡是在1985年,当时年度销售下滑了20%。分析家们认为,行业生产力过剩,积压库存没有得到尽快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等原因构成了半导体行业的这次灾难,这次的情形比1985年更为严重。在1985年的行业衰退中,半导体制造商经历了生产力过剩和积压库存的考验,但是当时全球经济增长为3.7%,但据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2.8%左右,能否经得住考验还不得而知。单从从地区来看,美国的市场规模下降幅度最大,将比去年减少21.4%﹔其次,亚洲市场将缩小15.6%﹔欧洲的将减少6.3%﹔日本市场由于数字家电市场的扩大,市场规模将增长1.6%。半导体市场的不景气反过来也导致了世界经济的萎靡不振。

  WTO对大陆PC业的作用

与整个半导体产业的萧条相比,大陆的电子工业前景要乐观,但是如果这种萧条持续的太长,势必也会影响到大陆的发展。目前大陆市场的PC销售仍呈上升态势,外国供应商也期望获得大陆厂商的注意。往更长远里看,大陆将在年底加入WTO,中国大陆的确是一个庞大的销售市场,电信及 PC 的销售占全球市占率第三位,在移动电话方面更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入关以后的竞争究竟会给大陆的PC带来什么影响呢?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入世””不会对大陆电脑行业造成冲击。他说,过去几年,内地电脑企业与国外企业已基本处于同样的条件和环境中,内地电脑企业的优势已不在关税方面。中国的IT行业曾在1990年遭到进口关税调整及变化的冲击,当时国家取消了进口许可批文,并大幅度下调了关税,使国外品牌电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并在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了国产电脑的销售。几年来,内地厂家经过不断凋整,从技术、产品、分销网络、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面改进,提高了竞争力。

目前内地电脑厂家的优势在于本地化。加入WTO,有利于改善 内地市场环境。中国大陆加入WTO,将会降低关税,有助于彻底抵制走私、改善市场环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因为过去的几年里,一些中小企业不惜冒险走私以保持成本优势,给同行的大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加入WTO,对中国IT产业将是个机遇。

可能正如柳传志分析的那样,中国大陆IT产业已实现群体突破(联想、实达、长城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IT厂商已幵始步入国际市场 ),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世界各国信息设备制造企业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全球采购,大陆加入WTO后,进口关税将大幅度降低,这将大大降低大陆信息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入关以后,价格将不再是内地PC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几大品牌电脑厂商应多在特色、品质、功能、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算是一个利好的好消息。

不可否认,关税降低也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承诺加入WTO后,将在2005年前取消 半导体、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高技术产品关税限制,大陆 IT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相对弱势,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什么自身技术力量的中小企业,很可能会随着WTO的到来而逐渐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

  结语

相对于网络经济而言,目前全球PC市场所面临的危机并非泡沫所致,并没有网络经济的那种不可预见性。总之,不管人们怎样评价Internet的兴起对PC的影响有多大,信息家电的长足发展对PC市场份额的冲击力有多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PC厂商仍然还拥有自己广大的市场空间。PC厂商衹有占据产业技术的制高点,随时把握住最终用户需求的脉搏,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摩根斯坦利称世界硬盘业进入低潮期 (7/7/2001)    
  • 液晶显示器成为PC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7/4/2001)    
  • PC四大天王各出奇招 降价转型双管齐下 (7/4/2001)    
  • Samsung将提前于Q4转进0.12微米制程 (7/1/2001)    
  • 戴尔(Dell)又发豪言壮语:欲占全球PC市场40%份额 (6/21/2001)    
  • 家用PC谁是全球第一? (6/21/2001)    
  • 分析﹕Windows XP能成为PC业的救星吗? (6/20/2001)    
  • 中国2001年PC大战为何提前爆发? (6/17/2001)    
  • 戴尔(Dell):PC市场越不景气对我越有利! (5/18/2001)    
  • 预测IT业七大趋势 下半年PC市场可望恢复景气 (5/18/2001)    
  • 微软首席行政总裁﹕中国PC市场三年晋世界三甲 (5/10/2001)    
  • 在低迷的产业景气中 美PC业者有望率先见到曙光 (5/3/2001)    
  • PC市场竞争激烈 (3/27/2001)    
  • Hyunju、LG IBM 力争韩PC市场排名第三 (1/8/2001)
  • 相关新闻
    Hyunju、LG IBM 力争韩PC市场排名第三
    PC市场竞争激烈
    在低迷的产业景气中 美PC业者有望率先见到曙光
    微软首席行政总裁﹕中国PC市场三年晋世界三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