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还需要减减负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6日讯】“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是一首由中小学生有感而发改编的“流行歌曲”。

人民日报报导,我国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早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在10个省的调查,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8﹒8小时;80%以上的小学生每天作业量在2小时左右,初中生每天完成作业需2小时以上,高中生的作业量更是不断递增。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的现像十分普遍。

基础教育一直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学生厌学、心理障碍、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负效应。不少人提出,教育系统应该好好思考,全面改革。其实,多年来教育部为此采取过很多措施,但是“减负”工作仍然举步维艰,学生负担有增无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小学生负担难以减轻?一位家长说:“我们也并不想让孩子活得那么沉重,但实在迫不得已,只有考上大学,孩子前途才会比较光明”。多年来,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悬而不决,究其深层原因还是一个社会人才观问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国人眼中,读书是最理想的跳板,只有挤进大学门槛才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才会有“颜如玉、黄金屋”。据了解,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都实行“人才高消费”,不管用人实际,都是非大学毕业的不要,甚至非名牌大学的不要。某杂志曾刊登了一幅漫画,生动地嘲讽了这类现像:诸葛亮到某单位去应聘,但因其没有文凭而被拒之门外,急得满头大汗。

其实,上过大学不一定都是人才,未上大学也不一定不是人才。古今中外有所建树的专家并非都受过高等教育。英国有关机构曾对20世纪世界400名杰出人物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60%在中小学时学习成绩平平,有的竟是“困难生”。现今我们这个社会“高学历低能耐”的同样大有人在。

人才的概念应当是广泛的,只要在对社会有益的方面有所专长,就应算是人才。一个有前途的社会一定是一个看重真才实学的社会。只有鼓励人们成为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人才,社会才能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人才的标准,不应只限于学历,而应注重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简单地以低学历来歧视和排斥人,不仅会埋没人才,而且会滋长那些有文凭者一劳永逸、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心态。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像是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缩影,它与社会的人才观念不无关系。学生课业负担的解决,不仅有赖于教育系统把办学轨迹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且更有赖于社会改变不良的人才观念。(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大陆中学生出国留学热逐年升温 (8/16/2001)    
  • 郝龙斌承诺组应变小组 处理彰化小黑蚊问题 (8/16/2001)    
  • 弘道国中超级学生 没有官员、民代关说很难当 (8/16/2001)    
  • 南韩学生上网咖 六成连线游戏四成查资料 (8/16/2001)    
  • 令人发指﹕大学生残忍杀害女友 (8/15/2001)    
  • 中国留美学生被控杀害韩国姐妹可判死刑 (8/15/2001)    
  • 女大学生夜出酒店“陪聊” (8/15/2001)    
  • 82岁的台湾老太捐一千万设立环保奖学金 (8/15/2001)    
  • 新西兰5年将签发我学生签证6550份 (8/15/2001)    
  • 少年班能否育出”小超人” (8/15/2001)    
  • 大学生延毕造成国家巨额损失 (8/15/2001)    
  • 江西大宇学院涉嫌违规南京惊现“地下招生办公室” (8/15/2001)    
  • 四国女篮对抗赛鏖战张家港 中国队首战告捷 (8/15/2001)    
  • 美国加州高院裁决 学校为保安全可约谈学生 (8/14/2001)    
  • 李少民活见鬼———难产的老人希望工程 (8/14/2001)    
  • 香港偏远津贴 中校流失学生 (8/14/2001)    
  • 残杀韩籍姊妹   中国留学生自爆动机 (8/14/2001)    
  • 工作没着落 ,还多了8只手机账单 (8/14/2001)    
  • 带硫酸上火车 大学生泼伤老人 (8/14/2001)    
  • “瘦了就要挨打”–宫鲁鸣”教育”女篮队员要多吃 (8/14/2001)
  • 相关新闻
    "瘦了就要挨打"--宫鲁鸣"教育"女篮队员要多吃
    工作没着落 ,还多了8只手机账单
    香港偏远津贴 中校流失学生
    中南客:李少民活见鬼——难产的老人希望工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