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夢醒憶少年03

戀戀祖屋情

文/六毛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4、50年代的鄉間,仍以農耕為主,生活雖然不甚富裕,但彼此相互支援、照應的大家庭,卻另有一番人性真、善、忍的流露。

曾祖父祖居名間鄉大庄村,原為當地望族,家道中落後獨自外出謀生,後來在南投「大湳底」落地生根,育有祖父五兄弟。祖父輩們手足情深,勤奮工作,辛勤賺來的每一分血汗錢,完全交由曾祖母統籌運用,「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慢慢累積財富,廣置田產,並建造了占地一甲多的二進式四合院。五十餘口的大家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直至八七水災,祖屋遭大水沖毀,才被迫分家。

記得四合院中有一個大曬穀場,每當秋收農忙過後,長輩就敦請「同義堂」武師來教練族中青壯年學習武術,舉凡雙刀、齊眉棍、大刀、單槍、宋江陣等。老師傅則視每個人不同的資質因材施教,叔叔、伯伯及年紀長的大哥們因此都練就一身好體魄。我們也煞有其事的跟在一旁,從「蹲馬步」基本功開始練起,和玩伴們隔空對打,模擬盜匪來襲,我們這些護院武師,小兵立大功。

祖父得到「同義堂」師傅的真傳,不僅習得一身好武藝,還學會人體脈絡穴位的走向以及筋骨的推拿術。記憶中,常見到鄰居因為工作造成的跌打損傷,也常常來請祖父推拿、治療,祖父還懂得調配草藥,給鄰人服用,頗有療效。

除了練武之外,長輩也請來樂團師傅教習北管樂曲,平日閒暇時,大家圍坐在大埕,吹、拉、彈、奏,自娛娛人。有時候,我們也會趁著大人農忙時,偷偷拿出各種樂器把玩,有些較有天分的玩伴,演奏起來還頗有架勢。大人們則組成北管樂團,遇有喜事吉慶、廟會,也都出團共襄盛會。

逢年過節,大夥兒分工合作,殺豬羊、宰雞鴨,蒸年糕、發糕、做紅龜粿、蘿蔔糕,大人們忙得團團轉,但工作仍有條不紊的,在和樂的氣氛中完成。

我們也會被分配做些簡單的工作,如,換貼春聯、拔雞鴨的毛、剝蛋殼、洗年菜、合力推拉石磨、幫忙磨米漿、或是幫忙哄帶更小的弟弟妹妹等。過節的氣氛相當濃厚,而且非常熱鬧,感覺上,絲毫不比當今的市集遜色。

我們到處東看看、西瞧瞧,還抽空串門子,看看鄰居過年有沒有特別的新點子。大家熱切期待夜晚趕緊降臨,因為那時將有我們小孩子最期待的美妙事情──五十多口家人共聚一堂圍爐的豐盛晚餐,和「吃春」年飯後一包包的壓歲錢。

五十餘口的大家庭,大家輪流砍材、燒火、造飯,共吃一鍋大鍋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種生活景象,對現代人來說,有如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但我們卻曾真真切切的擁有過,那段令人回味無窮的日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這是李商隱千古流傳的名詩,我在年少時固然喜歡,如今年過五十,讀來更有興味!人生如夢,五十正當夢醒之年,在夢迴處追憶少年童趣,特別懷念。
  • 砍一段ㄚ字型的樹枝,綁上報廢鐵馬內胎的橡皮,就是支彈弓了!劈一段竹片,用火烘烤、折彎,兩端繫緊堅固的細麻繩,就是把彎弓!砍下蘆葦的長長花莖,除去花穗,就是支好箭!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