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東協加1 台灣應防低廉商品傾銷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2日訊】 (大紀元記者鄭亦宸台灣台北報導)東南亞10國加上中國(東協加1)於元旦上路,政府擔憂台灣將於區域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急於加速與中國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已加入東亞自由貿易區。但學者從經濟專業角度也提出弊大於利的見解,認為台灣經濟體較中國小,應將差異化拉大,而非直接競爭以免被低廉傾銷。

雖然東協10國已和中國簽定貿易協議,但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印尼,卻首先提出暫緩實施零關稅,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說明:「東協因為經濟發展階段跟中國差距不大,所以東協當然會很擔心中國商品傾銷到東協的可能性。」

林向愷表示,當然東協加1對兩邊都有優惠經貿條件,整體上看對雙方有利,但是,東協+1裡面最大經濟體-中國,他的市場規模的相對大小還有成本的相對高低,對其他東南亞相對經濟體較小、成本優勢越小的國家會造成傷害。他引據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的理論:「這種經濟整合對很多國家而言,是一個犧牲的過程,不一定只有利而無弊。」

他也說明若為了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而急亂簽了ECFA,將造成產業第二次外移,而且是外移至中國,因為台灣和東協並沒有貿易協議,所以廠商移至中國生產才能銷至東南亞和台灣都零關稅,將對我國多數勞工和中小企業造成傷害。且台灣產品是不可能免關稅銷至中國後再轉為中國製造銷至東南亞,東協對原產地也有很嚴格的規範。

東南亞其他小國和欲簽ECFA的台灣該如何避免被中國低廉商品傾銷呢?林向愷說,首先多跟東協加1以外的經濟體簽發展密切的貿易關係,例如國、歐洲,他說:「很簡單,你要把你的商品差異化的程度拉高,讓跟中國的競爭能夠降低。」再來是產業轉型升級,不要一味想到大陸投資,他說:「要讓台灣跟中國的不管是技術上、在商品的差異化上面能夠拉大,讓我們跟中國不只是只有價格競爭。」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則指出東南亞國家對東協加1的顧慮,重點在於中國對本國產業採取補貼、優惠措施,並且操控匯率等不公平政策,更使的東南亞國家對中國低價傾銷難以招架,所以台灣甚該以此警惕。

陳博志也表示,其實台灣與大陸間有許多項目會外銷退稅,或高稅額項目根本沒有貿易關係,他說:「其實台灣受到的影響並不大,根本不用急著簽ECFA。」且各國間已有ITA協定,也就是資訊產品免關稅,而台灣銷到東南亞近八成資訊類商品,所以其實影響很小。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