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88風災重建計畫擬僱五千人 至今只用八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去年莫拉克風災,馬政府救災慢半拍,災後重建效率也不彰!

勞委會為協助失業災民推出多個計畫,其中重建僱用獎勵至今只用了八人,目標達成率僅一.五%,臨工專案也只有六成。勞工團體批評,勞委會只會坐在辦公室畫大餅處理失業問題,必須有人為此事負責。

為鼓勵失業災民參與重建,「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不僅規定重建工程得標廠商應優先僱用失業災民,如拒絕僱用推介者,未來五年拒發外勞許可。

勞委會也編列一億五千六百萬元,訂定重建僱用獎勵辦法,廠商僱用災區失業勞工,每月每人發給八千到一萬二千元,或每小時四十五到六十五元不等的補助,最長一年為限。

只是勞委會去年9月推動以來,截至上週二為止,只有八人被僱用,距離五千二百人目標,有一大段距離。

勞委會副主委郭芳煜解釋,重建工程不是災後就可立即動工,還有很多作業程序,不少得標廠商比較晚開工,還沒提出申請。此外,營造業通常有固定「工班」,不喜歡僱用當地人。

郭芳煜坦承,雖然重建條例以外勞申請做為不僱用災民的處罰,但營造業外勞用得比較少,效果有限;九二一大地震時,規定重建須僱用災民,否則將處十五萬元罰鍰,結果也是罰不到。

*災民等不到重建工程動工 計畫淪空談*

至於臨工專案去年編列六億五千多萬元,讓公部門僱用災民,當初訂出八千一百八十一人的目標,上週二為止,僱用四千九百七十一人,達成率為六成。郭芳煜強調,有的尚在核定中,最後數字一定會突破目標。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批評,勞委會是坐在辦公室畫大餅,如果只是提出美麗的數據,而沒考慮到執行能力,勞委會還有什麼能力處理失業問題?勞委會對此應提出檢討報告,並有人負責。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金惠雯認為,勞委會政策是自打嘴巴,一方面讓災民去做掃地、清理家園工作,一方面鼓勵做粗重的重建工程,薪水、獎勵卻差不多,自然出現排擠效應。災民到底可以留在原鄉,還是必須離開,政府都還搞不定,要教災民如何參與重建?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