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裡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

晨晨
font print 人氣: 3282
【字號】    
   標籤: tags: ,

在《呂氏春秋》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有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就下鍋煮飯,飯快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就請孔子進食,孔子就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一些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懷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內心的自我判斷,有時還會錯誤,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瞭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看完這則故事,不知道你有甚麼感受。

個人覺得我們很容易犯了一個錯誤:從一個人的表面行為去推測他的內心世界。即使聖賢如孔子都會犯這種錯誤,更何況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呢!

猜忌、懷疑會誤陷忠良,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當我們對某件事心有疑忌的時候,最好不要憑主觀的想法去對這件事下結論。

凡事講求真實性,如果我們可以找到當事人,坦誠的把事情問清楚、說清楚,就不會發生像故事中所陳述的誤會別人的好意。

就像俗話說:「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唯有真誠、坦白,沒有猜忌、懷疑,才能結交到相知相惜的朋友。

顏子後代顏聖哲彩墨畫展

【大紀元2014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大地行吟─顏聖哲彩墨畫展」即日起至11月20日於臺灣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展出顏子第82代裔孫顏聖哲30餘件精彩的彩墨及油彩創作作品。

孔子弟子顏子名回,字子淵,春秋時魯人。顏子第82代裔孫顏聖哲,1943年生於臺南麻豆鎮,就讀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師事靈漚館江派文人畫大師江兆申,畢業獲水墨畫、篆刻首獎,2000年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等極多獎項的肯定。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教授顏聖哲,以墨色油彩造境,紮實的傳統技法,承襲了文人畫風的堅實脈絡。

他將西方繪畫的透視與光影概念,巧妙地融入畫作當中,讓每一件作品,無論在東方彩墨或西方油畫的展現,皆隨著向外延伸的空間性,突破畫作的格局,帶出深遠遼闊之感;佐以線條縱橫勾勒出周密的結構,繪畫前後堆疊層次分明,呈現氣勢磅礡之景,建構傳統創作的新風貌。

顏聖哲為了近距離觀察自然,感受山川雄偉壯麗,體現造物之美與大地生生不息,他常常由南到北,全臺灣到處行走寫生,踏遍群山峻嶺,遨遊高峰之間,亦或暢遊離島仙境。

故鄉寶島帶給他無比豐富的視覺印象與內心感受,進而以筆代心,透過彩筆揮灑,將壯麗山川所帶來的感動轉述於紙或畫布之上。

除了對臺灣山水所表示的敬意,顏聖哲對植物花鳥也觀察入微,常常將之獨自繪畫成小品,凸顯其形象美感與特性,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展現動態之美。**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幾天和一個已經結婚的朋友聊天,她說:以前讀書是為父母讀的,結婚也是這樣地順理成章,婚後是為丈夫小孩在活的,可是,我覺得好累,我在哪呢?有一天夜裡,我突然覺得自己擁有的這一切似乎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覺得很孤單也很可怕!
  • 瑜伽老師、女服務生、健身房的好夥伴、寵物保姆、前同事、Facebook社交網站上的「朋友」、 老爸當兵時的好友、喜愛的服飾店老闆、大多只靠電話聯繫的同行,我們每天都和這些非核心圈成員互動,他們微小卻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這些人際關係各個不同,但他們全都是陌生貴人,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出沒、被我們視作理所當然的人。

  • 我有一個好朋友,不幸愛上了這樣一個完美主義者。她生活混亂不堪迷迷瞪瞪常常來找我訴苦。他和她“走得很近”,一個星期見一兩次面(多見了幾次他就失蹤掉),從不讓我的好朋友去找他,也不把她介紹給他的朋友,給他電話打多了他會相當不耐煩。
  • 麗君在台燈下想著心事,明天就要離開這熟悉的家了,隨丈夫到台灣定居,她的目光戀戀不捨的掃過房間裡的每一個地方和每一件物品。看到床上那隻玩具棕熊,她不由自主的想起好朋友若蘭來,那是多年前若蘭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她走過去將棕熊緊緊的抱在懷裡,心裡不由自主的問:若蘭,你在哪裡?你過的還好嗎?
  • 在大陸上有這麼多新聞從業的記者,這些朋友們,我想很多人還是有職業良心、有道德的。萬一這些記者他真正去挖掘一些新聞、去挖掘一些真相,他會受到什麼樣的後果?或有可能受到什麼樣的威脅呢?
  • 真誠體貼的賣方,加上善意體諒的買方,共同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故事,在這寒流來襲的嚴冬午後,格外令人顯得溫馨感動。
  • 父母們知道朋友影響孩子的行為,比如穿著、髮型、是否會抽煙喝酒等。而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朋友也能影響青少年的食量。
  • 劉逸君女士在漢密爾頓何頓華人合唱團從事指揮20多年,今晚她帶10位朋友一起來觀看了神韻晚會。

    劉女士非常欣賞中國古典舞,她讚揚演員的演技非常專業,相當有素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男高音和女高音的演唱,水平都是相當的高。「所有的演員都是多才多藝。」

  • 為全球最富有1,000家大公司中的數百家提供軟件的Direct Computer Resources首席設計師斯達爾(Edward Stull) 先生今天是第二次來肯尼迪中心歌劇院觀看神韻演出,並帶來了兩位朋友。去年八月份的演出令他印象深刻,迄今仍記得《扇袖廣舒》這個節目,今年也仍是最喜歡《水袖》這個節目。
  • 我聼著朋友含淚細數著這段遭遇,内心深感不平;除了安慰朋友原諒對方外,也提醒她,對方是夫妻,夫妻一體,袒護自己總是難免,除非對方深曉是非明辨善惡,胸懷有「大義滅親」的氣度,否則,妳去找人家的老公訴苦,豈不自討沒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