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送愛到蒙古 家扶助6千童脫貧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市18日電)「感謝台灣叔叔、阿姨」,6000多名蒙古貧困家庭兒童,接受台灣家扶基金會扶助後,逐漸遠離貧困,衷心表達對台灣認養人的感激。小小認養力量大,行善又讓台灣在國際發光。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在幫助國內貧困家庭與兒童小有成就後,把關懷對象放大至國外貧童,運用國內愛心人士的認養金與捐款,照顧外國經濟貧困兒童與家庭。

家扶基金會6年前在蒙古設立家扶第1個海外據點,把台灣愛心散播到遙遠的蒙古。6年間,家扶與當地政府合作,搭建蒙古包、興建供水站、建設現代化衛浴設施、成立幼稚園、辦理職業培訓班,以及設置「台灣家扶村」安置流浪家庭。

台灣人的愛心在蒙古聚沙成塔,據家扶基金會統計,家扶已扶助6000多名蒙古貧童,其中1000多名兒童在家扶扶助下已能自立,邁向光明的人生,另有2000多戶貧困家庭因獲扶助度過難關。

家扶基金會董事長林柏榕說,台灣也曾經接受外國的援助,如今有力量可以回饋國際社會,這是國家的光榮,也是台灣人的福氣。蒙古貧童對於台灣愛心人士的認養與扶助,內心都充滿感激。

家扶基金會轉述,接受扶助的蒙古母親其其格曾說,「家扶讓我找回自信,看見未來」。

其其格原本居無定所,生活困苦,民國96年住進「家扶村」,孩子獲得學習機會,她也接受職業訓練並獲得穩定工作,如今已搬離「家扶村」,自立生活。她欣喜說,「終於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再也不用過著遊牧於親友的生活了,這些都是家扶的功勞」。

11歲的蒙古兒童格拉瑪,父親因病過世,一家生活陷入困境,她又罹患急性腦膜炎,聽力受損,醫療費用花盡家中積蓄,2名弟妹因而無法繼續讀書。經家扶基金會扶助,格拉瑪不但受到良好醫療照顧,弟妹也重返學校。

據家扶轉述,格拉瑪相當「感謝台灣叔叔、阿姨的幫助」,她「一定會好好讀書,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並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

原本對生活失去希望的貧童,如今勇敢立志、追逐夢想,家扶的努力開花結果,台灣的愛心已深植在蒙古貧困家庭與兒童的心中。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王明仁說,蒙古貧童的需求並不高,小小的扶助就能大大改變他們的生活。在每個台灣人捐助的蒙古包上,捐助人的名字都成為蒙古貧童的守護人,只要小小的認養金與捐款行善,都能發揮很大的扶助力量,又能幫助國家作好國民外交,讓台灣在國際社會發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