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創意妙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蘇雲編譯報導)父母親常為了孩子不聽話而傷透腦筋,為了在與親子溝通上先馳得點,維持與孩子間暢通的溝通管道,就必需投其所好,使用孩子們的語言。

處在這個現實與電腦環境交叉並存的時代,許多孩子偏好「電子式」的溝通,如手機簡訊、線上即時短信與網路社群等方式,以取代傳統的面對面溝通與眼神接觸。依據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成熟程度的不同,hybridmom.com網站提供了四個創新的妙招,讓父母的聲音可以被聽到。

一、電腦對話

如果您的孩子是個電腦通,並在上面花了大量的時間建立人際關係,那麼父母透過電腦與孩子溝通,顯然就更容易被接受。

嘗試發送電子郵件、即時短信、或上社群網路推特等,提醒他該做的家事、學校即將舉行的活動或棒球練習。

假如父母創意十足,這些只有文字的電腦信息無法將要傳達的意思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可錄影上傳YouTube。例如:嗨,親愛的,這是正確的折衣服方法;今晚自己弄晚餐,像這樣!雖然他可能永遠不會承認,但他對您的努力將會感謝在心裡。

二、讓他竊聽您與別人的交談

您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您的孩子深深沉浸在電視節目或書中的另一個世界時,您在電話裏提到他名字的那一秒鐘,他突然豎起耳朵偷聽?這時,您已經得到他一心一意的全神貫注了。在這個時候,你可告訴那個第三者你真正希望自己孩子聽到的。這種方法可以創造奇蹟,如果在場還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您更容易藉機傳遞訊息,給不願聽話的他。

例如,雖然您是在對珍說話,實際上是在間接發送訊息給比爾。「珍,所有作業都完成了才可以看電視。」這時,比爾會注意傾聽,因為現在壓力並不在他的身上。

三、假想的朋友

對較小的孩子,他們活潑生動的想像力仍然是日常生活中很重大的一部分。透過與他們的玩偶交談,例如假裝是倉鼠或虛構的仙女,比直接交談更有效,同時也能軟化您的要求。

四、後果和獎勵

「整體轉型計劃」(The Total Transformation Program)是一套實際幫助父母有效管教小孩的系統性方法,其創始人雷曼(James Lehman)坦言:「如果孩子拒絕聽話,告訴他們後果可能成效有限;給予獎勵才能使父母維持較高的希望與期待。」

換而言之,言談並不討好,只有付諸於行動並帶來結果,才能快速的治好孩子選擇性的「不想聽」行為。

其關鍵是要對孩子的行為施予適乎年齡懲罰,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賞罰分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孩子如果有挑食的不好習慣會讓家長很煩惱,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飯菜被丟在一旁,孩子卻偏要什麼漢堡包、巧克力。一方面家長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夠,一方面又不知給他吃什麼好。家長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卻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是一些比較實用的辦法。
  • 「讓小孩子學習做家務?好是好,可是他們只會幫倒忙呀!」可能許多家長都是這麼認為。與其忙上加忙,還不如自己做,讓他們坐在一邊看電視算了。但是您是否想過,培養孩子有一種良好的習慣,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慢慢積累而成的。
  • 現代社會中工作的父母們都體會到了帶孩子的艱辛,白天忙碌了一天之後,晚上還要面對一個同樣勞累一天、更需要父母時間和精力的寶寶。通常是到孩子上床睡覺之後,這一天才算到了尾聲。長期這種緊張的生活會讓父母們覺得心理和身體的壓力加大,疲憊不堪。希望下面的一些辦法能幫助您減輕一些這方面的壓力。
  • 對小朋友們來說,和媽媽爸爸一起去超市購物可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可是如果處理不當,好事就變成了麻煩事。試想一想在人來人往的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小寶貝坐地大哭大鬧,真是讓家長朋友們手忙腳亂。如何能讓每週的超市購物又簡單又輕鬆呢?讓我們一起來動一下腦筋吧。
  • 作為父母,您有沒有經歷過帶著您得「小不點」出門的時候,不是忘記了水瓶,就是忘記了外衣?忙亂中常會後悔自己沒有考慮得周全一些,否則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外出前能事先準備好一些物品,就可以避免手忙腳亂的情形出現,讓出行變得更加愉快。家有幼兒的父母們,不妨試試看喔!
  • 當夜晚降臨的時候,忙碌一天的父母們最希望的是孩子們能安靜的入睡,可是有時往往事與願違,如何能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呢?葉子來幫您想想辦法。 
  • 期盼已久的夏天到來了,孩子們也馬上換上了輕便的短衣短褲和太陽帽。家長朋友們您打算怎樣讓孩子們過一個開心愉快的夏日呢?這可是一年中最適合小朋友們外出的時候了。即使您沒有長假出遠門,週末也不妨給孩子們一些驚喜哦!
  • 我建議家長朋友如果有時間和精力的話,多增加一些讓孩子瞭解社會的機會。為他們多打開幾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戶,也許孩子在其中就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將來人生的方向。
  •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經歷一些「壞日子」。在「壞日子」裏,一切好像都與您不對勁......父母這個角色有時充滿了快樂,但同時也是一個壓力很大,讓人身心都很疲倦的事情,由此引發的生氣、發火、壓力過大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盡力把這種負面的情緒降到極低點。
  • 兩歲至三歲的幼兒處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渴望,但是由於受語言和身體發育的限制,很多的想法和願望都得不到實現,甚至連準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都有很大的難度。這樣就難怪他們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大喊大叫甚至會去欺負別的小朋友,一些精疲力竭的父母把他們叫作“可怕的兩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