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更需要政府扶植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特稿)在外界一片爭議聲中,台行政院昨天終於釋出「產業創新條例草案」大企業減稅政策可能喊卡的訊息。希望這次是玩真的,不要因為某大老闆拍桌或威脅撤資,就再度退縮了。

台灣產業政策仰賴減稅,從「獎勵投資條例」到「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過去五十年來,政府提供企業的租稅優惠從未間斷,促產條例一年稅收損失高達一千多億元,近十年就減稅逾兆元,而且減稅利益集中於高科技業,結果高科技實質稅率反而低於傳統產業,部分廠商還出現減免稅額扣不完的「負稅」情況。

好不容易,促產條例去年底落日了,政府除了將營所稅由二十五%降至二十%之外,又訂了產創條例,提供研究發展、人才培訓、物流中心及營運總部等四項租稅優惠。官方估計,產創條例每年稅收損失約三百億元,但若參考過去經驗,恐怕又是嚴重低估。

馬政府無力改革,延續過去五十年的減稅措施就算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竟然會連該獎勵的對象也搞錯!

政府應該扶植的對象,不是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嗎?已成長茁壯的大企業或高科技業,每年獲利驚人,依規定繳稅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政府不僅持續提供租稅優惠,還想讓大企業適用更低的稅率,到底,政府對大企業的獎勵何時才能罷手?成為全球前五百大企業了,還不夠嗎?

更何況,許多政府砸下鉅資扶植的企業,腳步站穩後就爭先恐後前往中國投資設廠,不僅在當地成為繳稅大戶,更為中國創造上千萬個就業機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可說是「貢獻卓著」,台灣卻面臨產業空洞化的困境,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更是大縮水。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