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元宵後客家民族開始掃墓 又稱「掛紙」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2日訊】(據中廣新聞彭清仁報導)每年農曆元宵節過後,新竹、苗栗地區的客家民眾紛紛開始掃墓,又稱為「掛紙」,而在此之後,清明節就不再掃墓了。掃墓當天,散居全省各地的宗族都會趕回來祭祖,因此場面都相當盛大,除了表達慎終追遠之外,各宗族親友也藉機聚聚聯絡感情。

客家民族的習俗,掃墓都選定在元宵節之後,客家話也叫做﹂掛紙」,也就是在掃墓時,將一疊滴有雞血的黃紙,壓在墳頭上,因此掃墓又叫掛紙,表示子孫已經回來祭拜過祖先,另一個用意,也說明是有主的墳墓。而新竹縣和苗栗縣,客家民族人口居多,元宵節過後的接連幾個週休二日,在郊區的道路,都會塞滿前往掃墓的民眾,消防局也都繃緊神經,慎防掃墓火警的發生。

而客家人掃墓時,除了以滴有雞血的黃紙,以一塊草皮壓在墳頭上之外,也會在墳地四週擺上十二張的銀紙,在掛紙之後,清明節則是不再掃墓,不但可以節省牲禮費用,同時也節省其它宗親往返奔波的車馬費用,充分顯示出客家人刻苦、耐勞、勤儉、打拚的精神。另外,客家民族不少宗族大都是在祖塔掃墓祭祖,散居全台各地的各房的宗族,都會趕回來祭祖,因此在掃墓之後,也會在祖塔旁宴請親友,一方面也聯絡散居各地的親友,同時報告一年來祖塔所使用的開銷,場面都相當熱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