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屏市客家人尋根 拜土地公祈福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3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7日電)一群居住在屏東市30、40年以上的六堆客家人,今天第1次在自己居住的土地上,向伯公(土地公)「許福(祈福)」,「找回小時候居住在客家鄉鎮的感覺」。

在六堆客家鄉鎮,每年元月初6到伯公生(土地公生日)之間拜伯公「許福」及年底的「還福」,是1年裡的兩大事。

屏東市民代表鍾明輝表示,因為工作遷居屏東市的六堆客家人約有5萬多人,尤其是屏東市東區特別多,他認為客家人的文化應該保留住,小時候在鄉下拜伯公「許福」和「還福」習俗應該要記住,讓下一代能飲水思源。

鍾明輝向市公所爭取經費,在瑞光里土地公廟委由屏東縣六堆文化研究會舉辦「大田寮地區新春祈福客家文化系列活動」。

研究會總幹事曾彩金表示,屏東市瑞光里、大連里一帶以前稱為「田寮」,與客家鄉長治鄉毗鄰,是客家人聚居地,後來雖與其他族群混居,但仍是客家人很多的地方。

屏東市首次舉辦的拜伯公「許福」活動,在昨天晚上舉辦拜天公、祭伯公、向伯公祝壽及拜新丁(男丁)。一共有4個去年生了男丁的家庭,以新丁粄向伯公稟告生了男丁,並且祈福;另外,也舉辦了盤花比賽。

曾彩金表示,客家人祭神、祭祖會把花堆疊在圓盤上,向神明和祖先表達敬意,盤花是很特殊的傳統。

來自高雄縣美濃鎮的佳佐國小校長邱坤玉表示,每年伯公的「許福」及「還福」活動,他一定會回美濃參加,「因為那裡是我的根」。邱坤玉因工作住屏東市已經近40年。

從美濃嫁到屏東市已45年的詹春招說,她覺得這個活動很好,讓年輕人知道什麼叫拜天公、祭伯公。在鄉下,拜天公是很慎重的,要吃素好幾天。

來自麟洛鄉的章朝忠是六堆文化研究會祭祀組長,他負責所有的祭儀,也帶著20歲的女兒前往參加活動,女兒雖只覺得是一般的拜拜,但也虔誠地跟著所有儀式。

主辦單位上午舉辦「求絭(求平安符)」,將平安符現代化,民眾只要向伯公擲筊獲准,就可以獲得伯公手機吊飾和鑰匙圈。

中午則請伯公回廟裡安座,並且舉辦「食福」(平安宴),結束所有儀式。


拜伯公儀式裡的拜新丁。(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