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60年 老醫師偏鄉服務展愛心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2日電)年僅18歲就隨部隊來台的阿兵哥張鳳岡,因緣際會踏上行醫路,他曾在烏坵和越戰砲火下搶救無數生命,在花蓮偏鄉行醫救人無數,一直到81歲高齡才選擇退休。

張鳳岡回憶起當年從大陸隨部隊來台灣時情景,「還來不及和家人道別就離開家鄉,從此和家人斷了音訊。」

40年後他才輾轉從親友口中得知,母親曾追到火車站送行,「但是當時已搭火車離開,沒想到這一錯過,就是生死永別」,張鳳岡講到這段往事時,不禁紅了眼眶。

老家在大陸江蘇無錫的張鳳岡,於民國38年5月抵達台灣後,因部隊嚴重缺乏醫療人員,再加上他對醫療工作有興趣,民國41年參加軍醫訓練班,開始踏上行醫路。

經過1年半訓練,分發到部隊負責醫護工作,但沒有執照無法執行醫師工作;為了能夠真的成為1名濟世的醫師,他決定報考國防醫學院,在接受4年半專業醫療訓練後,終於從阿兵哥變成1名合格醫師。

張鳳岡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於民國51年分派到金門烏坵鄉守備區服務。他說,當時烏坵屬於前線戰區,仍時常有大小戰事,大坵和小坵兩座島的總面積不過1.2 平方公里,除少數居民外,絕大多數都是反共救國軍,可是島上只有他1名醫師。

他包辦烏坵兩座島的所有醫療工作,不論是婦女難產、外科開刀或截肢手術,樣樣都來,甚至還要兼任法醫,協助軍方相驗工作。

在烏坵服務時,讓張鳳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為1名急性闌尾炎病患開刀的驚險過程。

當時因病情相當緊急,只能硬著頭皮開刀,自己包辦開刀器械、消毒和全身麻醉等所有工作,張鳳岡說,沒想到手術進行到一半時,麻醉藥效竟然已經消退,看到病患痛著醒過來,他慌忙脫掉手套再進行麻醉,還好病患在手術後逐漸康復。

烏坵前線行醫還不算是最驚險經驗,民國59年越戰期間,他奉派隨援越醫療隊前往越南戰地服務。張鳳岡說,他們在越南平順省潼毛縣村落工作時,有一天突遭攻擊,大家躲進宿舍樓梯間,連大氣都不敢喘,當時越共在屋外巡邏,他還可聽到越共講話聲音和腳步聲,幸好沒有進屋搜索,幸運逃過一劫。

張鳳岡在軍隊行醫45年,66歲退伍,選擇到偏僻的花蓮玉里鎮,進入鴻德醫院繼續行醫,民國88年慈濟基金會承接鴻德醫院改為玉里慈濟醫院後,他仍選擇繼續留院服務,一待就是11年。

張鳳岡在玉里慈濟醫院期間,幾乎如同便利商店般,全天候深入社區部落出診。每天行程滿檔,在花蓮偏鄉服務10幾年下來,已是81歲的「老醫師」了。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行醫半世紀的張鳳岡期許自己,「希望未來在義診活動中,能再有機會服務病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過去十年,赴中國「器官移植旅遊」盛行一時,高效得不可思議的移植手術屢見報端,有醫生一年完成二百四十六例肝移植,也有病人四十八小時內兩次換腎……國際醫學專家對於中國龐大的器官來源不禁疑慮深重:作為常規外科手術,器官移植技術本身並不難,難點主要在於匹配器官的找尋。國際社會上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肝臟腎臟需要數年的等待,為什麼「找尋奇蹟」唯獨在中國頻繁發生?

    國際醫學專家根據大陸器官市場的奇異現象分析,認為大陸一定存在龐大的地下人體器官庫,甚至活體器官庫——事先驗好血型和做好相關資料檔案的活體器官供應者,在市場上獲得器官「需求」之後,這些活體器官供應者就被送入「醫院」(屠宰場)……

    二零零六年在一連串媒體人、主刀醫師太太、老軍醫的指證下,中共活體摘取、盜賣法輪功學員器官的黑幕被掀開來,國際社會震驚於此一「這個星球上從未有過的邪惡」……

  • 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因素會導致乳癌?相信愛美的女性一定難以想像,胸罩也可能成為致癌的因素,這有理可循的,因為胸罩長時間壓迫著胸部,將使毒素停滯在胸部的組織當中,而如果穿有鋼圈棉墊的胸罩時間一天長達18小時以上,毒素便會盡其所能,在這一部位將正常細胞轉移成癌細胞。
  • 國際獅子會紐約法拉盛分會將於4月25日(週日)下午2時至5時在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舉辦健康專題講座。邀請營養師葉詠華﹑脊椎神經科醫生趙顥程﹑手部康復專家黃思暖﹑放射腫瘤科醫生楊華生﹑眼科醫生蔡良擔任主講人。免費入場﹐該會會長王理仁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 美國最新一項研究顯示,一些在宗教組織附設醫院裡工作的醫生在臨床治療方面和醫院存在倫理上的衝突。 (Clinical-conflicts-20100419-91543979l)
  • (中央社台北20日電)英國一名臨時代班醫生,原本只是要動手術切除病人的一個囊腫,卻誤將整個睪丸割除。
  • 廣東女孩小琴(化名)因患上衰老症,面部迅速衰老,兩三年時間已由一名如花似玉的女孩變成了老嫗,以至於當小琴由爸爸陪著走進醫院時,醫生的第一感覺是「老人家嫌棄自己妻子太老了」,要來做整容。
  • 家住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熊樓村的李超去年遭遇一次車禍,隨後莫名咯血8個多月。宿遷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在為其拍片檢查後,發現其肺內有陰影,遂對其實施開胸手術。開胸後醫生發現,一根長達17厘米、直徑約2.5厘米的楊樹枝從其胸頂部貫穿左肺上下葉。
  • 悉尼Nepean醫院重症監護室的醫生塞佩爾特(Ian Seppelt)稱,一旦甲流感捲土重來,澳洲醫院只能勉強能應對一定數量的甲流感患者,並稱澳洲醫院已經負荷過重,很可能要拒收病人。
  • 悉尼全科醫生塞德勒(Raymond Seidler)是一名具有30年以上經驗的戒癮專家,他表示戒除煙癮比戒海洛因更困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