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背后的真相:华尔街的谎言(11)

约翰.塔伯特(JOHN R. TALBOTT)

人气 5
标签:

╣谎言71╠

我们的企业和银行越大越好,因为那样可使他们成为更有效率、更强劲的国际竞争者。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企业和商业银行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这并非是无心插柳的结果。由于全球化的缘故,我们认为公司必须变得更大,才能够与海外的大型产业和事业体竞争。

我们甚至采行了日本的管理模式。你大概还能回忆起二十世纪八○年代的情形,日本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工业巨无霸。

他们生产全球最好的汽车,某些全球最好的电器用品,而且当时有许多美国人担心,他们最终会主导全世界工业生产的领域。

那个时候,很多美国人都读了些关于我们如何才能仿效日本成功之道的书籍。以工厂层级而言,它引领了即时库存与团队组装制度的落实。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开始把日本的组织管理风格运用在我们的政府、银行和商业系统中。

日本的经济体系基本上属于由上而下的经济模式,先由政府的大藏省(财政部)决定整个国家发展的方向,然后通报给各商业银行,再由它传达给各产业的龙头公司,最终这些企业就会照着新的政策方向运行。

对于二十世纪八○年代的很多美国银行而言,这是政府与商业系统通力合作的完美模式,值得美国效仿。

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被忽略的是政府独立运作的重要性,政府应该独立于商业体系之外,担任商业系统的规范者而非其伙伴。

商业系统与政府之间若存在着冲突,并不代表系统无法运行;事实上,它是系统正在运作的一个良好指标。

于是,美国开始容许企业与政府靠得越来越近,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对政府产生了控制力。他们还让美国企业和银行的规模越扩越大。

他们变成了全球巨兽,某些企业规模之大,从经济实力与收入的角度来看,甚至还大过全球很多国家。

我们犯下的错误如今昭然若揭了。我们容许这些公司不断扩张,导致他们大到无法倒闭。

在一个巧取豪夺的现代游戏中,这些企业冒着越来越大的风险为他们的管理阶层和股东创造更大的利润,然后等他们陷入困境时,就挟持政府和纳税人,说什么:你必须出面拯救我们,不然的话,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即使不至于造成大萧条,也会加深衰退的程度。

这可不是资本主义应当有的样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必须驱动企业家冒险,去开创新公司,然而资本主义同时也意味着,当公司出问题时,应该让他们倒闭。

这才是创造性破坏的完整概念:从破产中崛起健康的新竞争者,他们拥有较佳的公司治理和更好的经营理念。

身为一个国家,我们迄今仍未演绎过企业太大不能倒闭的问题。@(待续)

摘编自 《华尔街的86个谎言:避免投资再次失利,经济继续崩坏,你必须认清金融海啸背后的真相》脸谱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电:中国经济--投资泡沫上的海市蜃楼?
高盛:奥巴马打向华尔街的第一炮
财经简讯(2010年4月22日)
奥巴马猛批华尔街 吁支持监管金融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