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晗:獨舞

曉晗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訊】夜的靜謐與安然,讓人有勇氣脫去了白天穿在身上的華美衣衫,勇敢、坦誠的面對自己身上的種種淺陋,在思想築起的城堡裡,獨自一人隨著一首首悠揚的「天音淨樂」翩翩起舞。

做一個全新的自己吧!離他遠些,就離自己的靈魂近些。先要學習愛自己,然後,才是理性的去愛另一個人。

都說人生如戲,如果一次又一次的邂逅總是在重複上演著:浪漫的開始,纏綿的過程和不堪的結束,那麼,自己寧肯不要做劇中美麗、浪漫而多情的女主角,更不要期待總是活在觀眾的掌聲裡,之後,優雅、光彩照人的謝幕。

無眠的夜晚,一盞孤燈裡,喃喃自語,寫下了看似清秀、柔軟的文字,卻仍無法替代心底的傷痛。

感謝那些給予我回憶的人們,不論好和壞,溫暖或不堪,終是豐富了自己的生命。

我是誰?從哪裏來?又向哪裏去?

或許,生命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場需要忍耐的孤單旅程。

我是誰?

那個「我」,擁有一顆渴望愛的塵心;亦擁有一個渴望孤獨之中漸漸成長的誠摯靈魂。

或許,告別昨日,總會有說不清的,支離破碎的記憶如碎片般灑落,但,我已深深懂得,無論怎樣,都要學會理智的放棄,真誠的面對和孤獨的等待。

今夜,終於決心和不堪回首的往事說聲「再見」。

有位作家曾說:「生命需要等待,智慧的等待,因為只有在被血淚浸透的等待後,生命才會完成最後一次華麗的蛻變,如同鳳凰的涅磐,在烈火中走向新的境界。沒有風雨中的等待,就不會看到雨後的彩虹。」

放棄一種錯愛和欲求,找回迷失的自己。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明天,太陽依舊會升起。雲淡風清的日子裡,相信等待自己的,將是脫胎換骨般的美好和喜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蒙特利爾報導組)藝術之都蒙特利爾擁有大量不同族裔的各種藝術家,他們看過演出後,在讚美驚嘆之餘,也在演出中發現了他們在各自領域需要借鑒和吸收的精華。伊莎貝爾‧帕奎特(Isabelle Paquette)是蒙特利爾大型芭蕾舞公司Les Grands Ballets Canadiens 的獨舞演員,她以藝術鑑賞家的眼光,同時還帶著孩童般天真新奇的眼光,欣賞了神韻國際藝術團1月15日在蒙特利爾的首場演出。
  • 「這真是一場美麗絢爛、構思精巧的演出!」歐科特這樣評價美國神韻巡迴藝術團在佈雷根茨的首演。他從中感受到了人類對自然、對信仰和對自由的愛和追求。他告訴記者,這種感受是從眾多舞蹈展現的自由個性,以及獨舞和群舞的交替變換中得到的。
  • 再添「台灣之光」,青年編舞家黃翊雙人舞「低語」,與周書毅獨舞「從身體出發」,於丹麥第3 屆跨界連結國際編舞大賽上,從140支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分別獲得第2、3名。
  • 台灣舞蹈家蘇文琪應邀在塞納聖丹尼斯國際舞蹈節演出Loop me獨舞,結合電音創作和錄影裝置,舞蹈演員與她的多重影像同時出現舞台上,舞蹈演員展現的力度和技術質感張力十足。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