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ECFA簽署 台民間團體成立公民監督聯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灣台北報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29日在重慶完成簽署,並公佈文本及早收清單內容,但是台灣各界對兩岸協議過程中的不透明性,仍表憂心。包括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勞工陣線、台灣法學會等多個民間組織,發起「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希望兩岸協商落實公共議題的討論,發揮台灣民主社會的價值。

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29日在重慶,完成ECFA與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 (IPR)兩項協議的簽署,並公佈539項早期收穫清單產品等五項附件內容。台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在鹿港ECFA說明會上表示,ECFA早收清單,我方貨品產品項數539項,大陸267項;在金額方面,我方138億元左右,大陸約為28億元。

施顏祥強調,在項數比例或是貿易額比例上,和目前兩岸的貿易額相當。簽署ECFA後,台灣許多銷往大陸的商品可以免關稅,同時打開大陸的市場。但民進黨中央稍後仍發佈新聞稿質疑兩岸協商透明度不足,新聞稿指出:「在簽署ECFA之前,台灣早已經透過行政命令,用切割處理的方式對中國開放百餘項服務業以及來台投資項目,實際上台灣的早損清單早已超過四百多項。」

而針對簽署後的「國會審議」方式,兩黨黨團持不同看法。目前國民黨團傾向以以全案通過或不通過方式審查,盡量不對條文內容進行修改。但民進黨團則反對「包裹表決」,強調應該逐條審查。立法院長王金平今表示,最快本週朝野黨團將進行非正式討論,決定如何審查ECFA。

而包括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勞工陣線、台灣法學會等多個民間組織,已正式發起「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勳表示,台灣社會在了解ECFA的協商過程得到的資訊非常有限,公民未能充分獲得被告知的權利,依賴朝野兩黨的代議政治,又因特定意識型態而受限,使得人民有必要從公民的角度,站在民主、人權、環境、勞工、弱勢者、世代正義、國民福址與台灣主體性之立場,監督兩岸協議。

蔡季勳指出,兩岸協議或許未來會跳脫經濟,進入政治或是和平協議等議題,因此公民監督團體有必要進行中長期的觀察和監督。特別是加入人權保障的關懷,目前WTO以及其下簽署的FTA中,許多公民團體都會要求在貿易協議當中增加人權條款或是勞動條件的保障,兩岸簽署協議不能置身於此種趨勢之外。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