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關稅以少報多1%變5%╱台石化業批作假 美化效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鄭琪芳/台北報導〕江陳會敲鑼打鼓般地簽訂兩岸ECFA,在早收清單中被馬政府放鴿子的石化業者暗批,這清單不僅湊數灌水、還作假,明明中國氯乙烯進口關稅早降到一%,但清單上還寫五%,丙烯早降到○.五%,清單卻寫二%,這樣的ECFA經濟效益有灌水之嫌!

*已降稅的 早收還灌水*

石化公會主管說,雖然列入台灣早收清單的石化項目有八十八項,但銷往中國最大量的五大泛用塑膠、三大合成纖維原料都沒有納入,其他小項目銷往中國本來量就少,且可以分散中國以外的市場,這樣的結果難免讓人懷疑政府是湊數灌水,讓清單數字好看。

這主管還透露,不僅清單項目灌水,稅率數字也作假。如公布清單的氯乙烯,中國早就將進口關稅降到一%,但經濟部公布的進口稅率卻是五%,丙烯也有同樣狀況,試問,連這些關稅稅率數字都不對,政府誇稱可獲的降稅利益及創造出口、就業商機,是不是也要打兩折才接近事實?

事實上,馬政府對ECFA的減稅利益說法也一變再變。

早收清單未敲定前,馬總統曾表示,台灣一年出口中國約一千億美元,若關稅降為零,每年可省下九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億元 );財政部則估計減稅四百二十億元。上週四早收清單公布,立法院國民黨團對外表示,台灣減免關稅九億美元(約新台幣二百七十億元 )。

李述德昨出席財政部研討會時再度改口,指台灣早收五百多項,可減少的關稅為九.八億美元(約新台幣二百九十五億元 );台灣對中國降稅項目二百多項,減少關稅一.一億美元(約台幣三十四億元 );一來一往,台灣每年可少付關稅二百六十一億元。

媒體追問,政府承諾編列九百五十億元預算,輔導受害產業及勞工,目前財政狀況可否支應?李述德說明,政府有一個救濟機制,以備萬一,這是一步一步來,不是一下子就要準備九百五十億擺在那裡。

另,財政部關政司說明,針對ECFA早收清單減免關稅貨品,已訂定「臨時原產地規則」,並提出「海關進口稅則」修正草案,昨正式提報行政院,若今年下半年三讀通過,明年起就可實施。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