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茶文化再臨香江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7日訊】編者按:一杯清茶,品味人生。以盛產好茶聞名的台灣,藉著香港國際茶展的平台,將台灣古風依舊的茶文化帶來香港,讓中港兩地居民共同感受一下台灣茶的世界。

「台灣盛產好茶,是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是別的地方不能取代的。」 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毅芳,樣子秀美,充當茶文化使者的角色再適合不過了。

這是她率同台灣六間茶商,自去年首屆香港國際茶展後,第二次造訪香港。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國際茶展台灣好茶的推薦會上,一開口,她就為在場人士上了一堂茶文化課。

善用二十四節氣製作好茶

談到台灣盛產好茶的原因,原來聰明的台灣人善用中國二十四節氣,不同的溫度和濕度,挑選和製作出不同的好茶。高毅芳說,春季「谷雨」時分,雨水增多,以產製茶葉水含量高的綠茶,其中以包種茶以及高山烏龍茶最為適合;夏季「芒種」時分,天氣酷熱,則適合製作出台灣特有的東方美人茶,有蜜香的獨特風味;秋高氣爽之時,可飲用不涼胃的焙火茶或凍頂烏龍茶,冬季則適合品嚐高山烏龍茶和文山包種茶,香氣最足。

茶文化在台灣非常盛行,歷經百年而經久不衰。茶香四溢,沖泡茶的過程,一招一式都盡顯台灣人古風依舊的文化內涵。高毅芳認為,台灣的茶文化,其實是以茶會友,以茶養生,以茶入菜,以茶品味生活,「輕鬆自在地喝茶,呈現的就是中國人喝茶的文化。」

台灣茶在大陸受歡迎

近年來台灣茶大受歡迎,2009年總出口量達到2,375公噸,約占總產量的14%,其中出口最多的地區是大陸,約佔了總出口量的1/3。高毅芳相信,這和近年來人們擔憂中國大陸的有毒食品有一定的關聯,讓台灣茶葉以高品質的服務,打入了大陸市場。

她表示,雖然現代農場在農藥的使用上「無可避免」,但台灣茶業對農業含量控制嚴謹,農藥消退期之後,才去採收,從而對人體無害。她還以台灣四大名茶之一的東方美人茶為例,該茶是經蟲咬製作而成,「居然有蟲咬,表示這塊茶源沒有農藥,所以很多人就覺得這個茶安全,放心飲用。」

她對香港參展抱有期待。「我們參加大陸的茶展,只能吸引到大陸本地的茶商,但在去年香港參展後,開始拿到歐洲的訂單,我相信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是一個很好的平台。」

香港奶茶走向國際

相對台灣以茶品味人生的茶文化而言,香港茶文化則和飲食密不可分。港人談飲茶,是指上茶樓喝早茶,吃點心,無論是談生意,朋友聚會都上茶樓飲茶,坐上一、兩個小時,吃飽肚子之外,也喝了無數的茶水。據統計,香港人飲茶是全世界第一,每個人平均每年飲1.4公斤的茶。

除了傳統的酒樓用茶之外,近年來香港奶茶非常流行,已經成為香港最具有代表性的飲品,一杯杯茶味濃鬱、奶香幼滑的奶茶,成為無數港人振奮精神的「靈丹妙藥」。據香港咖啡紅茶協會統計,香港在2009年的港式奶茶銷量高達10億杯,港人每天平均飲用超過250萬杯,可見港式奶茶已經深入每個階層,甚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今年香港舉辦第二屆國際茶展,匯聚了全球15個國家及地區、310多家參展商參展,最特別的是延續去年首屆「金茶王大賽」的熱潮,今年首次開設國際性奶茶賽事,吸引了除港澳地區之外,包括中國大陸以及澳洲等地的奶茶高手一比高下。


沖奶茶四十餘年的香港奶茶師傅羅德,獲國際金茶王稱號。


在14日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上」,來自香港新釗記餐廳的羅德奪得國際金茶王美名。1966年以「童工」身份入行、現年56歲的羅曾在逾百家茶餐廳工作,以獨特的「一手落茶,一手落奶」撞出的奶茶勝出。有四十多年沖茶經驗的羅德表示,勝出的祕訣就是「用心」沖茶,以及左右手同時沖茶和淡奶。

談及香港奶茶申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咖啡紅茶協會主席黃家和說:「我們已經在半年前向香港政府遞交了申請,我很有信心,香港的奶茶不僅是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要成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186期「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188/8371.htm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