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明鄭傳統習俗 總趕宮中秋博餅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0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孫幗英台灣台南採訪報導)府城三級古蹟總趕宮,中秋節當日上午舉行明鄭時期的傳統習俗—博餅活動,「上碗、獻餅」儀式由台南市長許添財擔任主祭官,向倪王爺上香致意。

典禮中最特殊之處是要奉上搏餅所需各式器具,包括大海碗一只及內置骰子若干,另外還有大餅一塊,此乃為彰誠信並祈神佑。

在禮成之後,許添財亦仿前人「開搏起運」,司儀高喊「取、起、開、展、結寶」,即取骰子、擲骰子入海碗、看骰子在碗中旋轉後所示點數,司儀高喊吉祥語「結寶」。

許添財表示,總趕宮每年舉行擲骰博餅的傳統習俗,不但增加節慶的熱鬧氣氛,更可以增進里民的情感,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傳統活動,也期望這項活動總趕宮能長久持續辦理。

「中秋博餅」相傳是西元1661年鄭成功率兵來台驅逐荷蘭人,是年中秋,為解士兵中秋思鄉之情而發明的。所謂「平分秋色明月照,巧合四紅狀元收」,即是於中秋時節以擲骰博餅的方式,添增節慶的氣氛。

總趕宮是建於明鄭時期廟宇,奉祀倪聖公,總趕宮特製作五斤、一斤、半斤、三兩重量月餅與前往參加民同樂。參加者向倪聖公上香後即可擲骰子活動,凡得一斤以上餅者可繼續參加博筊,幸運者可得機車、自行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