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避色如避箭”

蓝月
font print 人气: 218
【字号】    
   标签: tags:

与现代人谈“避色如避箭”如同把古董拿去快餐店,匆匆人来人往,鲜有人关注它的价值所在。当所有的社会氛围,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甚至连路牌广告都充满着情色的因素时,人们在麻痹中司空见惯、随波逐流,误认为这是社会潮流或是人的正常行为方式,殊不知最终伤人伤己,遗患无穷。

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圣人先贤们世代传袭着做人的道德准则,“万恶淫为首”,把男女之间的不检点、轻浮放荡、搔首弄姿、狎亵戏谑都视为败坏人伦、不知廉耻的行为,即使正常夫妻之间也应相敬如宾。

仔细浏览海外正见网的传统文化栏目,你会看到不同朝代的不同史籍不约而同的记载了许多劝人避色守德的故事,有的人拒绝美色的诱惑守住德行操守而命改福长,或高中榜首,或延寿增财;有的却因行淫戏谑而被夺取命中本有的功命与富贵,或郁郁而终,或及时悔改尚为不晚。

“避色如避箭”讲的是明朝一个叫吕青的人,平日喜好谈论淫秽之事与偷窥妇女,到三十岁时贫穷到极点,两个儿子相继死去。

有一天,吕青忽然暴毙,原来是他已过世的祖父有意恳请冥王把他暂拘到阴间去看一看,并气愤的对他说:“我们家两代积善,你命中该有巨万的财富,没想到你心爱美色,口眼都在造孽,福报都快要折尽了,我恐怕你会真的犯下邪淫恶事,那么我们吕家的后嗣,就没有指望了!”

吕青辩解说,他也知道奸淫别人妻女会得到绝嗣的报应,所以他只是局限于谈论或偷窥而已,并未真的犯下实质性过错。旁边的冥官告诉他:“凡是人动了邪淫的欲念,就是大过,天神会如实记录申报,生怕隐匿或漏掉人的一思一念,阳世间的法律太宽松,而阴间的法律却更严厉啊!”

过了一会,鬼卒们带了许多犯过邪淫罪恶的人来让冥王发落,听到有人因此而变乞丐疯哑,有的变娼妓眼瞎,有人两世为牛,有人十世为猪,吕青吓得毛骨悚然。冥官告诉他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千万不要贪图片刻的欢情而失去人身,应该要避色如避箭一般。

吕青被放回阳间后,从此尽力行善,并把阴间的所见所闻刻印成文,用以警醒世人。十年后,终于改变了命运,连续生了两个儿子,而且家财万贯非常富有。

现在人可能知道色字头上一把刀,伤身伤命,却很少人注意到人生的其它方面是否也与之相关联,比如你的生活幸不幸福,质量如何,仕途是否通达,财运是否旺盛等等。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不仅不能做坏事,还不能有恶念,举念神知,暗室慎独,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文明本色,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摘编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活着就有欲望,但不是所有欲望都需要满足,也不是所有欲望都值得追求。中医养生有所谓“节欲惜精”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不能放任欲望而不加以节制。
  • 作为人,有情绪、有欲望是很自然的,因为人类的世界就是一个情欲的世界。情欲就包括对色的欲望,这个欲望作为人类生命延续来讲并不是罪恶,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是一味的放纵情绪,随心所欲,也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后果。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描写了这样一个警惕世人的故事。
  • (shown)清代有个叫朱祥麟的苏州人,他为人一向比较轻佻好色。一次他在友人家饮酒,喝完酒回家时夜已经深了,路上除他外并无行人。走至苏州护龙街时,他见一美艳少妇独自夜行......
  • (shown)夫妇缘乃天定之人伦,古人重伦理和名节,对非夫妻关系的性看的非常之重,对色和欲望看的非常之重,伤天理、损良心、败德丧行、祸乱常道之事,足以伤阴德、削损犯者的前程。
  • 世界上最复杂难解的课题恐怕非思维莫属。其中,对于神秘莫测的灵感现象,从古至今更是众说纷纭……
  • (shown)朱焕在穷困的中年,眼睁睁的看到自己家悲惨的遭遇,方才醒悟此乃自己好色乱性的报应,但是为时已晚矣!
  • (shown)修炼的人是要舍尽一切人世间的各种执著和欲望,包括对钱财的贪念,一切动摇修炼意志的各种执著和追求,都是在修炼中必须舍去的。
  • 一项2020年发表的对逾千名台湾法轮功学员的问卷调查研究也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法轮功学员,在修炼之后,这些病有70%~89%得到改善或痊愈。@
  • 震动中国的武术高人,国家主席都请他去!武侠故事中的点穴手真的存在?中医针灸术能起死回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