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珍貴的贈言

辛棄名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一、「長者」原來是小吏

渤海被治理得很好,皇上得知後,專門派人去請渤海知府龔遂,到朝廷來相見。

龔遂將要進京時,一個小吏員名叫王生,給他當跟班相隨。到了京城以後,由太守迎接龔遂,並引著他進宮,去見皇上。

這時,小吏王生在後面喊道:「知府大人!你停一下.我有話說。」龔遂便轉身回來,問他有什麼事?王生說:「天子如果問您:是怎樣治理渤海的?您不能一一陳述。應該說:渤海之所以能治理好,這是天子的仁德報應,並不是小臣之力。」

龔遂謙虛的點頭,表示同意並記住了他的話。到了朝廷,皇上果然問龔遂治理渤海的情況,龔遂用王生的話回答,天子因他的謙讓而非常高興,笑著說:「你從哪裡學來了長者教給你的話,你才能講得如此稱心得體呀!」

這位「長者」其實是個小吏。但龔遂的確很虛心!

二、珍貴的贈言

謝萬去豫州擔任都督時,義之(人名)寫信告誡他說:「現在您正在走向您過去不屑的境地:和諸侯公卿在一起。這實在是有違你的初衷本意。但我想,做人的基本原則,就是:隨遇而安,順其自然,希望您能團結下屬,齊心向善;和諧共進,力達弘遠;您本人應該: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吃飯不求豐盛,睡覺不戀舒坦)。上述這些,今人哪個還能找到;但是古人卻以此為美談!您到豫州,能否成功,實在是積小以成大,堅持去努力吧。願君記住我的贈言。」

筆者行文至此,十分感佩義之的贈言之舉。富者贈人以金錢,賢者贈人以警言。贈金錢者,使人不困於衣食與日用。贈警言者,使人受勵而奮揚,得力而堅強,增智以明慧,正見而高尚;誠千金難買其益,百年不竭其惠,真可謂:修齊治平,利國利民,弘揚正氣,功德無垠啊!

三、惡霸當道,善行善言,足增累害

曹丕禁錮宗室諸王,制定的有關法律,嚴厲而且急迫。許多奸佞之徒,看清了曹丕的心意,為投其所好,就朝夕窺察諸王的言行,告密的人,越來越多。這樣便導致王侯們行為中的過失和醜聞,不斷的被呈報上去。

只有海王曹袞,謹慎好學,潔身自愛,沒有任何過失。監國、防輔這兩位正直的官員,相對商議說:「我們受皇上指派,考察諸王言行,發現有過失的應該奏明。但我們覺得有善行的人和事,也應該奏明。」於是,他們二人,便把海王曹袞的善行善言,也一併上奏。

曹袞聽後,大驚道:「修身自守,不過是一般人的行為罷了,但諸位卻把我的行為,上奏皇上(曹丕),這只會產生副作用,對我十分不利!」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概生活中的事情,黑與白、善與惡,只應當存在於自己的心中,不應該常常掛在口頭上。內心運籌,十分精明;外在表現,非常渾厚,這便是才能出眾者的氣量。
  • 庸俗不潔的慈善,多出現在富貴人家。他們憑借詐騙、剋扣、剝削、偷盜而取得來本屬百姓的財富。他們用那些骯髒錢,所買的祭祀、禮拜神佛的供品,都是不淨之物。他們的拜神、祭祀之舉,都屬於不潔的慈善。
  • 楊鐵崖(即楊維楨)在普門寺住宿。盜賊把他家裡的財物都偷走了。家裡的人到普門寺告訴他,他仍然不停地專心寫詩,並對客人說:「只要我還健在,丟失那麼點東西,還值得心痛嗎?」
  • 藏洪,字子源,是後漢人。他在擔任青州刺史時,被袁紹的軍隊包圍,軍糧已盡。起初還可以抓老鼠、煮牛皮、牛角充飢,後來,再沒有什麼能夠餬口了。
  • 趙簡子有一個下屬,擔任「廣門官」,名字叫胥渠。胥渠得了一種怪病。醫生說:「你的病,得用白騾子的肝,配上幾味藥,才可以治癒。如果找不到白騾子肝,就只有等死了。」
  • 有德操的官吏,幫助人民以好處,應該講究實效,不應該貪圖虛名;貪圖虛名有損德性。
  • 偏執而拗戾的人福輕,而不偏執、懂得融通的人,所得的報償很多;急躁、嚴厲的人短命,而性情寬厚的人,可以長壽。
  • 石曼卿感到十分難堪,向執法隊的頭領,求情說道:「希望只在本處(娼館)處罰我,我在朝廷裡的集賢館辦事,請給我留個面子。」
  • 晉孝武帝將要宣講《孝經》。謝公兄弟(指晉孝武帝時,官至宰相的謝安及其弟謝石)尚不知道這個消息,他們與其他一些人,也在私下裡,準備開庭講習《孝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