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臣
【于少保萃忠傳】第三十二回:西市上屈殺忠臣 承天門忠魂覿訴
景景泰八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擁立英宗復位。後又誣陷于謙不軌,于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都御史蕭維禎審理案件,判定于謙犯謀逆罪,判處死刑。英宗遂以謀逆罪,殺于謙棄市。
亂臣轉生忠臣 清朝大學士張英父親二度夢見王敦來投胎
清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諡號文端,西元1637年—1708年,號樂圃、圃翁)是安徽桐城人。張英家六代十二人,先後列侍從,世系蟬聯翰林,門閥之清華,在清代可說是空前絕後。他的字為「敦復」、「夢敦」,實際上記載他的前生——王敦投生張家的二次緣分。
【于少保萃忠傳】第三十一回:逢相意誑上奏疏 吐丹忠親寫供狀
英宗復位後,徐有貞誣陷于謙,于謙、王文、范廣並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下獄。
【于少保萃忠傳】第三十回:啟南宮英宗復位 掩北斗學士登台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石亨等謀劃迎立英宗,幾人商議計策後,毀墻進入南城迎接明英宗。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九回:良醫診出病源 御手親燒竹瀝
二御醫交相診視于公病情,于公服竹瀝之藥,果然痊好,即日入朝謝恩。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八回:神卜幸邀元帥寵 忠臣得賜御醫看
于公身當權盛之時,日則決斷機務,夜則獨處朝房。景泰平日所賜衣甲、鞍馬、袍帶、涼傘,悉封記於所賜宅內。時有閒暇,常往一視。至於俸祿,盡賞有功軍將,家無餘蓄。數年之間,安內攘外,剖決機宜。日昃未遑飲食,至晚平章國務。入朝即面奏其事,出朝手自書疏,夜半乃罷。忠臣為國忘身如此,漸染痰火之疾,喘急不能理事。仍上疏辭職告退。景帝聞公有疾,即差太監興安問疾,又遣兩位御醫董宿、孫瑛來視疾。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七回:兩忠臣諫諍遭譴 女妖精遇正現形
石亨之妾乃多年老桂成精花月之妖變作女身。見于謙正氣昂昂,忠心耿耿,神人也,不敢上前相見宴客,亦自知氣數該盡。石亨因妖邪所干,自覺不樂,以致成疾。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六回:江淵為親訪智客 景泰立子建東宮
景泰三年,景帝廢掉英宗長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朝廷自立見濟之後,四方災異,種種迭見。時于公見災異屢見,上疏辭爵,乞歸田里。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五回:神僧指水怪形藏 于公存海涵度量
朝廷因徐有貞治水有功,升禮部侍郎,加僉都御史,支二俸住京;徐有貞誤會于謙在皇上面前說他過失不推薦他,甚恨于公。兩次不如所願,遂爾成仇不解。冤禍於此基矣。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四回:于公薦賢置州縣 徐珵改諱治張湫
于謙向明景帝舉薦徐珵擔任國子監祭酒,景帝不同意,徐珵以為是于謙從中作梗,對他深懷怨恨。徐珵聽從陳循的建議改名為徐有貞。景泰四年,景帝任命徐有貞到張湫治理黃河。
字如其人的書法家顏真卿之仙緣
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毋庸置疑的一代宗師,寬博、雄渾、中正,是顏真卿楷書的主要特徵,宛如其人的同時也體現出中庸和不逾矩的文化內涵。 他的書法來源於信念純正、剛正不阿、物不纏身、洞穿生死的思想境界。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三回:遣使迎歸上皇 安插永杜邊釁
景泰帝先後派遣李實、楊善前往蒙古,終於迎接上皇返回,這是于謙的功勞。
撲朔迷離東方朔   後人評說「談何容易」
東方朔的一生充滿著神奇色彩。既不是天子貴胄,亦非朝廷重臣;《史記》中有其篇章,《漢書》中為他單獨列傳;他的辭賦在漢代被收入《楚辭》,卻又被朱熹《楚辭集注》撤除;他因為巧諫而獲得重賞,也曾在大殿上小解而遭罷職。成語「談何容易」是他的首創,《列仙傳》將他列為神仙;他的作品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而被後人稱為西漢文學家、辭賦家。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二回:李侍郎出使沙漠 羅少卿奉命遐荒
景泰元年,也先令完者脫歡議和,李實出使拜見了被俘的明英宗,並與也先和議。李實回京後,請求派遣使臣接回明英宗。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一回:外國結連歸和好 朝廷允奏遣臣僚
脫脫可汗與伯顏對上皇表示, 欲送天可汗歸國,並當面折箭為誓。上皇見折箭立誓,大悅稱謝,亦即書一御押。當日脫脫可汗即差通使三路人赴京講和。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回:于公相形置地銃 楊俊誘捉喜寧回
于謙令人割開高磐左手臂取出御書密旨,旨上單寫著:「也先屢欲送朕返國,皆因喜寧唆撥,反為彼之引導,攻掠城堡,殘害赤子。當用計先除此賊,若得返國,願居閒地,或守祖宗陵寢,亦所甘心。」
《龍文鞭影》四支(4):寅陳七策 光進五規
胡寅為南宋高宗直陳振興國家的七條計策,司馬光向北宋仁宗進獻安定家邦的五個法則。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九回:也先假和索金帛 高磐剖臂納綸音
太監喜寧因土木之變,降順也先,屢唆撥也先,使得明英宗不得返國;為擒喜寧,高磐用薄薄羊皮包裹御旨,再用小刀將自己左膊上大劃一刀,把羊皮旨書納進肉裡,連血連皮,用刀瘡藥敷上。不分星夜,負痛馳歸。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八回:舊窗友赴京干謁 西和尚驚死教場
公到教場閱武,五友和西和尚在後邊觀看。西和尚初進教場,見許多軍馬威嚴雄勇,已是驚慌。後又見軍士押進失機坐視不救及臨陣逃回等官,一銅錘一個,打得血光上衝,西和尚看見一驚,望後跌倒,活活驚死在地。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七回:徐珵首倡南遷 于謙力爭北守
也先擁英宗直入紫荊關,索取金帛一萬並要求談判,景帝不許,也先聽後十分失望,於是放棄談判。于謙親自督戰,挫敗了也先,也先擁著英宗向西而去。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六回:景泰帝勉從登極 于尚書用計破兵
景泰帝敕令于謙為提督,統領各路兵馬,抵禦瓦剌大軍。
在酒店飲酒延誤朝見  怎麼還能受重用成為重臣?
魯宗道在北宋之朝有「魚頭參政」的尊號,許多權貴都懼怕他。但是,在他擔任太子諭德的時候,曾在酒店飲酒,讓皇帝派來傳喚召見的使者在他家門外久等,延誤了上朝晉見,然而他卻沒有受到處罰且還受到重用成為重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五回:正統蒙塵北地 于謙扶掖朝綱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太師也先所俘後,太后命郕王輔國。那時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謙,于謙亦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明代清官奇事:潮州知府除怪石滅妖害
明朝的清官王源任職潮州知府期間,主持重修了廣濟橋,並且留下了一件撲怪石、除蟾妖的奇事佳話。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四回:權璫蒙蔽勸親征 王師敗績於土木
也先以明朝刁難貢使並毀婚約及克減歲賜為由,出兵大舉進攻明朝邊境。王振提議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後於土木堡與也先部隊交戰。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三回:王振恃權誅諫職 太后盛怒暫徇情
正統初年,張太皇太后限制內宮對朝廷政事的干預,所以英宗雖寵信太監王振,王振仍不敢干政。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二回:化盜辨冤真盛德 判疑拔吏見無私
于公在任年久,遇天旱時,公即誠心禱雨,雨隨至。遇年潦久雨,公即虔心祈晴,指日見旭。所以二省人民安阜,盜賊潛消,家家樂業也。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一回:戮淫僧救全少婦 矜老媼規諫賢王
于公出巡過城南,破了靜果寺發生的冤案,自此人人皆稱公為于青天,于城隍。
【于少保萃忠傳】第十回:于院示捐資勸諭 眾民誦賑濟歌謠
于謙巡撫河南山西期間,在各州縣設置「預備倉」(平淮倉),賑救饑民;命人夾道兩旁,排種極多柳樹,避免暑熱炎天時,大路遙遠。商賈往來喘渴中暑而死;或三里、五里,濬開一井於路,連開數百餘井,一則透泄黃河水勢,一則住民與行人得水以濟其渴。
【于少保萃忠傳】第九回:叱庶人驟升三品 旌義叟全活萬民
宣德六年,33歲的于謙越級升遷任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于謙在巡按衙門口立了兩塊木牌,分別寫著「求通民情」「願聞利弊」,若有冤獄枉屈的事,人人都可直接到巡撫衙門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