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變設計師 廖瑩怡找回最愛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23日電)廖瑩怡原來是醫師,也滿足醫生救人的浪漫想像,偶然的機會巧遇設計界名師郭叔雄,從此棄醫從事藝術,並在時尚服裝設計發光發亮。

廖瑩怡從小唸書就相當強,從北一女中畢業後,考取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不負家人期待取得中、西醫執照,擔任台中榮總放射科醫師。

廖瑩怡說,她有次幫一名年輕女孩檢查時,發現病患體內都是腫瘤,讓她內心好難過,除了無法醫治癌末少女病痛,也無法治療病人的心靈。尤其,經常看見病人心結不解,讓廖瑩怡有無力感。

廖瑩怡表示,有次在前往法國的旅途中,巧遇郭叔雄,郭叔雄是台灣工業設計早期發展階段的重要推手。受到郭叔雄感召,決定找回從小就熱愛的藝術,且在欣賞藝術作品中,感覺到心靈寧靜,也才瞭解,藝術其實可以醫治病人的心靈。

29歲那年,廖瑩怡決定讓人生轉個彎,走進設計圈,從服裝到浴缸都有她的作品,甚至拿下義大利頂級男裝品牌獎,從此讓自己在西方時尚圈有一席之地。

萬事起頭難,隔行如隔山,放棄人人稱羨的醫師工作,難獲家人支持,需要一點勇氣。廖瑩怡在義大利米蘭唸書時,結合中醫經絡理念設計的按摩浴缸,就獲得米蘭家具展的青睞。

從義大利與英國深造回台,廖瑩怡在室內設計、建築設計、服裝設計界大放異彩,她的優秀表現,也獲得今年的十大傑出青年藝術文化類表揚。會場還走秀她所設計的流蘇裙概念服飾。她說,小時候打中國結時就愛用流蘇,於是,發想將流蘇的線繩做為裙子的造型。

從醫師到設計師,兩個落差很大的領域,廖瑩怡成功圓夢。從醫讓廖瑩怡更體驗生死,藝術讓她找到精神寄託。舞台上的廖瑩怡自信地說,感謝當時的病人,給她跨領域學習的機會,「看到病人的痛苦,我就想要以藝術治療病人的心靈。」

她說,時尚在歐洲是哲學與文化教育,但在台灣會遭部分人士看待為奢侈品,其實,「時尚無罪、心是魔」。未來她希望改變國人對名牌的刻板印象與概念,導向美的境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記者陳曉宜、周富美╱台北報導〕台北市衛生局長張珩表示,自殺是一種社會性疾病,當生理性疾病的死亡率因醫學進步逐漸下降,自殺死亡率卻逐年上升,顯示人類肉體疾病逐漸獲得醫療控制後,精神疾病卻衍生出公衛體系不能忽略的問題。
  • 【大紀元4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一日電)羅馬教宗任命的台灣首位樞機主教單國璽,2006年獲准退休,隨後發現罹患肺腺癌。從驚訝、面對、到欣然接受,單國璽說,生病是天主的恩賜,他將癌症當成「小天使」,如同「小跟班」時時刻刻帶著走,提醒他要努力衝刺、分秒必爭,為社會做一些事,「不要發懶」。
  • 「不拿教鞭、改包尿布」,28歲的陳光龍,從台南師院數學教育系畢業,參加教師甄試總是不順利,遭遇雙親一一過世,又要照顧輕度智障姐姐,讓他萌生學習照護經驗,投身照護職場的決心。
  •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21日電)今年28歲的張世岳,以3600元的消費券參加照服員培訓班,結訓後受僱照服員,近兩個月來,他樂在照顧老人的工作中,他說「做夢都沒想過會走上照服員這條路」。
  • 曾經在中國、越南經營家具製造業的許勝驊,因為不願加入同業削價競爭,索性返回彰化縣北斗老家當起農夫,人生180度轉彎,他僅到台中區農改場上課1個月,就投入水耕有機蔬菜種植,種出蔬菜不僅無農藥殘留,也不怕颱風作怪,許勝驊用水耕蔬菜開創事業第二春。
  • 我的婆婆不是出生在父親家。按今日的話說是「金屋藏嬌」把她帶來這個世界。
  • 大人的思維終究與孩子不同。大人關心名次,而孩子關注參與的過程。整個過程中的體驗對孩子來說是新鮮的,他們便感到快樂。拿到什麼名次,並不影響孩子的心情。
  • 他說:「我並不以完成14座八千公尺高峰(世界上14頂峰)的 『紀錄』感到驕傲;我不把它視為一項紀錄。我也沒有為我期盼已久的成功感到自豪,只以我存活下來這件事為傲。」
  • 回顧從前,當我們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總會發現:點燃靈魂之光的,往往正是那些對當時被視為苦難遭遇或事件的覺察和努力。「盡人事,聽天命」,瞭解這個道理,即使時光無法倒流,那麼,對於得失、成敗,也能夠處之泰然、無所罣礙了。
  • 然而,父親節的緣起,卻是一個令人傷感和深思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斷地在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莫要等父母去世後才追悔莫及。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讓人傷痛不已。因此,記住這個深刻的教訓,才是父親節最大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