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徵文選登

【母親節徵文】憶婆婆

作者:黃淑貞
婆婆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母愛,然而,她對兒孫傾盡心力的付出,表現出她偉大的母愛,她不愧是一位傑出的慈母。(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2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出生

我的婆婆不是出生在她父親家。她是她父親的私生女。她的母親隱瞞了她的出生,暗地裡四處打聽想用她換個男孩。在「母以子為貴」的世俗中,希望能擁有男孩,讓自己取得被承認的身分。

然而天不遂人願,找不到合適的男嬰。直到無法隱瞞時,她的出生曝光了。不幸的是,她的出生日期被遺忘,婆婆一生都沒慶祝過生日。

(二)夭折和存活的子女

到了婚嫁年齡,父親把她許配給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十多歲就出嫁了。

婚後婆婆接連生了兩個男孩,然而都在會走路後不久夭折了。兩個孩子都寬頭大耳,長相相當不一般。孩子死後,鄉里人告訴她,他們早就預料孩子留不住,因為孩子走路踮著腳,腳跟不著地。這樣的孩子不好養。

孩子死後,婆婆的父親把她接回家。那時她的公公已去世,好家境不再。婆婆的父親知道她丈夫沒能力讓她過好日子,以後的生活會很苦,決定不讓她回夫家。當她的丈夫赤著腳遠程行走,跟在轎子後面來接她回家時,她心軟了。她知道,沒有她的日子,他會很淒涼。

回去後,婆婆接連生了三個健康的男孩。不幸的是丈夫因討債被人毒打,臥床數年,欠了一大筆債後歸西了。

丈夫死後,她獨自把三個幼童拉扯大,把債務還清了。當孩子都進了學校後,不幸的事發生在小兒子身上。

因為家境困難,需要爭取學校的學費減免,學生得積極表現。在一次教室大掃除時,小兒子爬到高處擦玻璃窗不慎摔落下來,回家後一聲不吭地躺在床上。

婆婆忙完農活後忙著煮飯,並沒留意到這個一向最頑皮孩子的異常表現。平時這個小兒子很不安靜,她煮飯時總愛纏她。可那天,家裡出奇地安靜,直到天黑,她才發現孩子還在被窩裡。

小兒子從此落下頭痛的後遺症,經常被頭痛折磨,難以忍受,不得已沒念完小學就輟學了。

小兒子十五歲進了一家餅店做學徒,工作很繁重。每天一早要從河裡挑回幾大缸水,還要幹別的重活和雜活,遠離家人很少回家。直到十六歲,才得到他的第一雙鞋子。

一天,餅店的師傅和伙計對他說:「你不是你媽親生的。你的兩個哥哥名字中間的字是相同的,而你的卻跟他們不同,不符合家庭中取名的習慣。再說,你的兩個哥哥讀書,最小的弟弟要外出做工。哪有叫小的做工而讓大的讀書的?」

他們的笑話竟然讓小小年紀吃苦太多的小兒子信以為真,赤腳連夜趕回家,急急地叫開了門,在媽媽面前哭泣說:「我不是你生的。告訴我,我的親生父母在哪裡。我要找他們。以後我賺了錢,還是會分給你,孝順你,你還是我媽媽。」

痛在心裡的母親幽默地對他說:「是。我知道,但我不告訴你。」

竭盡心力的母親是有苦難言,學業不成,學點技能才有出路,送兒子做學徒是無奈之舉。十指連心,兒子不在身邊,做母親的日夜牽掛,做兒子的又怎能知道。

兩個大兒子從學校畢業,有了工作,婆婆總算熬出頭。本來可以輕鬆一些的她覺得還有事要做,兒子該成家。她照樣辛苦地勞動,把點點滴滴節餘下來的錢存起來,準備為兒子辦婚事。

婆婆還有一個女兒,因為丈夫病重,無暇照顧,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另一家的新生女孩需要婆婆的奶汁。哺乳一段時間後那家把女孩送給婆婆,但三天後又要了回去。女孩結婚後找上門來要婆婆做她的乾媽。所以婆婆有一個失而復得的乾女兒。

(三)有婆婆相隨相伴的日子

我新婚後跟丈夫探親到婆婆家,在小叔的酒宴上,對著美味佳餚,好端端的我突然覺得反胃,於是婆婆認定我是懷孕了。她見我們夫婦倆身體都不強壯,在外地沒有其他親人,生活條件又差,很擔心我們以後的生活。

臨別前,她一再對我說:「別擔心,我以後會幫你。」

果然,她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在孩子出生前不久,千里迢迢來到廣東西部我的家。我們工作的地方是很貧窮的,被稱為不毛之地,極少有外省的父母願意去那裡幫子女照顧孩子。

從未出過遠門的婆婆要去另一個省,離家鄉遠隔千山萬水,不同方言,需要坐三天火車、轉車兩次。鄉親們對她說:「別去。你會迷路。你會回不來。」

她說:「我要去。我不怕。他們需要我。」

在五十年代後的各種政治運動中,講普通話的工作隊員在婆婆家住,婆婆從他們那裡學了普通話,這在村裡同齡女輩中屬鳳毛麟角,在旅途上、在另一省居住,她的普通話可派上大用場了。

婆婆順利地到達了。帶著她已經用得流利的普通話和爽朗的聲音,帶著滿滿幾袋給我坐月子用的家鄉特產:有專供坐月子婦女吃的線麵、燕皮、紅蘑菇,還有橄欖和各種蜜餞,甚至把我愛吃的福州特產——肉餡大魚丸泡在醬油裡裝在陶瓷容器裡,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攜帶著。

婆婆比我第一次見面時蒼老了一些,在家鄉她添了第一個孫子,大兒子的第一個孩子,少不了要操勞多些。

孩子出世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孩。婆婆生怕我不喜歡,一再對我說:「女孩好,這女孩長大能幹。」她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他們農村有不少人家是依靠女孩過上好日子的。婆婆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她不是那種重男輕女的婆婆。我的女兒一來世就被讚好,還對她的將來作了肯定。

以後,當我知道婆婆的身世,我打心底裡敬佩她。她自己一出生就遭到歧視,但她不讓這種歧視發生在別人身上。

婆婆的悉心照顧使我的女兒成為工廠裡一大批新生嬰兒中最可愛的,一逗就笑,惹人喜歡。

我坐月子時得了奶瘡,開了兩次刀,產後身體很差,沒有足夠的奶餵孩子,一滿月孩子就以米湯為主食。

孩子的食物是個大問題,婆婆很悲傷,而且越來越不安。家鄉的小兒子添了一個男孩。婆婆念著家鄉的兩個孫子,一心牽連兩地三孩。歸心似箭,最後她決定把六個月大的孫女帶回福州。

她說服我讓她帶孩子一起走。我說:「孩子不在身邊,會與我疏遠。」她說:「不會。孩子長大會懂的。目前要讓孩子有好的食物最重要。」

婆婆回去了,沒有像鄉親開玩笑說的那樣「你會回不來」,她帶著六個月大的孫女回家了。

在我生了第二個女兒後,婆婆在我家住了一年,那段時期,她的以善待人,在方方面面都表現出來,事例不勝枚舉。婆婆就是熱心腸的人,在外鄉都被人稱好,受人尊敬。

(四)讓母愛的力量繼續發光

婆婆在八十二歲離開人世,光陰如箭,一轉眼她去世二十多年了。婆婆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母愛,然而,她對兒孫傾盡心力的付出,表現出她偉大的母愛,她不愧是一位傑出的慈母。同時她也是我可敬可親的好婆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長輩。我決定把她多彩的人生放進文字裡,給子孫一幅永不褪色的畫面;我要把她對生活的熱情和勇氣,對人的寛厚和仁愛刻印到後輩的記憶中;將她身上表現出來的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記錄於紙,使之得以延續和發揚。

點閱更多【母親節徵文選登】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幾年下來,因為在夜校教書之故,披星戴月早已成了習慣,某天下班,車上了高速公路,廣播裡傳來一這首熟悉的卡農,樂聲承載的回憶又讓我想起了母親,彰化到台中不過幾分鐘的車程卻足以讓我淚眼婆娑,下交流道後車停在路旁的我泣不成聲,情緒再度潰堤……
  • 然而,父親節的緣起,卻是一個令人傷感和深思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斷地在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莫要等父母去世後才追悔莫及。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讓人傷痛不已。因此,記住這個深刻的教訓,才是父親節最大的意義。
  • 記憶中的母親是一個聰慧好學、做事有效率的人。而且,她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學什麼像什麼,往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上一層樓。
  • 中華傳統的母親花又叫忘憂草。(農糧署桃園提供)
    Yoki幾乎沒有感受過母愛,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長大後,她正憧憬擁有一個自己的幸福家庭時,又被嗜賭的母親連累,關進了拘留所。這樣的成長過程,讓Yoki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轉機出現了。
  • 我沒有替她覺得太多的悲傷——她在床上已躺了八年,這次無非換個地方,永遠躺在地上了。對她而言,沒什麼多大區別——這不是對生命行將結束之人比較平靜,不再有痛苦折磨的最好出路嗎?
  • 風和日麗的南台灣港都迎來黃色小鴨炫風,吸引大批遊客拍照打卡,帶動了一波可愛商機。說來現代孩子要看見真實的鴨子,不是在公園或農場中的觀賞區,就是被烹煮上桌的模樣,平時少有機會接觸,更遑論成為部分日常。
  • 做她的孫女時,她已年近花甲,是一個勤苦,訥言的老婆婆,兩鬢如霜,滿面皺紋,卻是一張美好的容長臉,眼眸明亮,溫暖的神色裡帶著一絲愁苦戚容,那是長期的磨難,憂患帶給她的。
  • 那天一些鄰居正興致勃勃地站在我家門口看大字報,母親下班回來了,只見她掃了一眼大字報後,竟當眾將大字報撕得粉碎,然後豪邁地對鄰居們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接著「砰」地一聲關上了院門,鄰居們面面相覷。
  • 在年少的我看來,繼母是「鳩占鵲巢」,取代了生母的位置。十五歲那年我離家出走,僅在寒暑假短暫回家。然而目睹了繼母頂住壓力稟持科學道德,我生發出對她的由衷敬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