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神奇晶片測病菌超快 台灣新發明領先全球

人氣: 6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綜合報導)病菌檢測是治療疾病的第一步,瞭解病源才能對症下藥,但檢測時間往往費時。由臺灣中研院特聘研究員王玉麟帶領的跨校研究團隊,20日於臺大發表「捕捉與偵測細菌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使用奈米科技研發的新型檢驗晶片,能在30分鐘內檢驗病菌引發的「敗血症」等重大疾病,有助患者即早治療。相較於傳統檢測時間3到5天,這項領先全球的技術能使細菌篩檢增快百倍。

這項獨步全球的研究成果,已於今年11月15日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也獲國際奈米科技網站媒體《Nanowerk》報導。

王玉麟表示,快速檢測技術不僅能針對血液臨床檢體來使用,在第一時間提供醫師抗生素的選擇,大幅降低敗血症患者的併發症與死亡率,也可將此奈米檢測技術推廣至環境污染、食品及藥品微生物檢測,甚至病毒篩檢等多方面來使用,檢測儀器預估農曆年後進駐台大醫院進行人體測試階段。

研究論文發表人台大高分子所助理教授劉定宇表示,就像每種樂器都有特定音色一樣,每個分子都有特定的「分子拉曼光譜指紋」,因此科學家可藉此光譜來區分細菌種類。「捕捉與偵測細菌的雙功能快速檢驗晶片」,就是利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為基礎,直接從血液中捕捉細菌,並偵測細菌的光譜訊號。

劉定宇說,敗血症致命度高,常有患者等到檢驗報告出爐已往生,最新技術只要30分鐘,不用染色也不必培養,若能用於臨床,對抗感染多重抗藥性超級細菌的患者是大利多。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指出,傳統的細菌檢驗方式,都是需經染色、培養、鑑定及藥物測試等程序,這也是過去醫學教育或檢驗界墨守的成規,如果這種快速檢驗細菌的晶片將來能夠量產、上市,等於跳脫舊有的檢驗方法,這是檢驗醫學界的大躍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