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艋舺场景 体验古老万华

40男

人气 49
标签:

印象中陈旧的万华,会因为一部商业电影,成为台北西郊追星景点。虽然我无法认同电影中某些离奇场景的铺陈,却无法否认,因为电影场景影响,让人踏着怀旧步伐,重新寻访古早味的艋舺。

在“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年代,艋舺大庙──龙山寺前的三条街,繁洐出台北最早繁荣地段,而今繁华过尽,当年的商肆文化,已随着船运沈寂,三条老街依旧却落默寂寥。

青草短巷 尽收药草香

寻访心中充满古早味的艋舺,脚步先走向作家龙应台笔下“土里土气,但清香扑鼻”的青草巷。

青草巷紧临艋舺大庙,短短而窄小的巷弄,铺上铁灰色石板,脚步快一点的,五分钟就可以走完,规模虽然小了些,但这里却是全台药草最大集散地,每天都有来自全台各地上百种青草在此汇集。

巷内店家,多数在祖父辈时就经营药草,因此光线幽暗小巷弄里尽是百年老店,在坚毅古朴中沿续祖父辈传承下来的坚持,所以家家有口传秘方,户户有药草香传。前两年SARS袭台期间,青草润肺,更救活无数人的信心。

走访青草巷,我喜欢买一杯青草茶,这家店看一看,那家闻一闻,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晃,好像只要如此,就可以尽收药草灵气于一身。

电影取景 剥皮寮吸睛

日治大正时期执行市街改正计划,在狭窄的剥皮寮老街南侧,建立现今的广州街,原本老街反成为新街后巷。

在广州街、康定路和昆明街的包围下,时间自此和剥皮寮开个玩笑,在这里停止转动,忘了还可以大步向前走,直到连万华当地人都遗忘,原本在广洲街的巷弄里,藏着一条深具旧生活美感的老街,直到市政府重新整理开放,剥皮寮的时间才重新开始运转。

电影艋舺在剥皮寮老街取景拍片,拜影片大卖所赐,现再剥皮寮老街成为台北西区最吸睛的追星景点,来万华不到剥皮寮老街走走,好像就少点味道。长度仅数百公尺左右的剥皮寮老街,在经过市政府重建拉皮之后,时间设定在民国五、六十年代前后。

踏着复古磨石子地板与磨石子阶梯,老街二旁重现属于旧时代的庶民店家,从夜皇与金夜冷饮店、天河诊所、日祥旅社、老永茂西药房、咸粥路边摊、黑白彩色人像摄影、大同当铺、金时钟表行、山本平头……五、六十年代生活景像,在这里一一呈现。

旧中带新 古早味观光

刻意复古的剥皮寮老街建筑,感觉上仍过于新颖,不像传统巴洛克式建筑老街的典雅华丽,反而带点失真感受,但整齐规划,古早味生活观光重现,仍是值得一游,再加上电影的拍摄,也带动观光客前来寻访电影场景。

身为一个爱玩的旅人,不可避免跟着众人追星脚步来此一访,老街的装置摆设,仿佛过去纠缠着现代,将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重现。随意翻阅山本平头里的旧杂志,我不禁雅然失笑,在陈旧外皮的周刊下,内容是新颖的八卦杂志,这本旧杂志诉说出旧中带新的剥皮寮感受。

行脚万华,我总认为艋舺是活的,他不同于新颖台北城,以自已的脚步,慢慢前进,若你愿意到青草巷喝杯青草,清除忙碌快速的心情,到老街巷弄漫步闲游,体验艋舺人的生活,你会发现万华依然是那个浓浓古早味的艋舺。◇


香火鼎盛的龙山寺,是万华闲游的起点。(摄影/宋碧龙)


青草巷内的店家,总是高挂来自全台各地青香药草。(Getty Images)


墙壁上有趣的壁画,成为一个有趣的景点。(摄影/40男)


艋舺电影的取景,就是在剥皮寮老街。(摄影/宋碧龙)


到剥皮寮老街漫游,可以体验浓浓的古早味。(摄影/40男)

相关新闻
忧遭矮化 《艋舺》撤出上海影展
11变电箱高挂  艋舺民怨
艋舺十月围城叶问2  纷纷报名金马奖
齐秦浪子心声:少时经历跟《艋舺》里的场景一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