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氣候溫差大 小心二度中風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一位40歲從事科技業的王先生,半年前曾罹患中風與高血壓。日前起床時,竟二度中風!經醫師研判後,是因為氣候溫差之故,導致血管疾速收縮引發腦部中風。醫師提醒,若曾患有中風之民眾應特別小心溫差的變化。

王先生表示,因長時間加班而易疲累昏睡,事發當天早上匆忙起床準備上班,不料當接觸到冷空氣時,身體單側的臉部、手臂、腿忽然麻痺,接著跌倒在地,之後就醫檢查。

平安中醫診所院長袁國山表示,中風患者在病發1年期間內仍然是二度中風之高危險群,王先生因曾中風又要高血壓病史本身就屬於高危險群。因氣候驟降天冷,猛然起床接收到強烈溫差,刺激血管激烈收縮故導致再次中風。

另外,《美國神經醫學(Neurology)》期刊曾指出,每12名中風患者中會有1人在1年後出現二度中風,當氣溫明顯驟降,寒意倍增,就是心血管疾病與中風好發時節,尤其突然掀起棉被讓氣溫一下子大幅下滑,血管收縮,血壓變高,就可能發生二度中風危機。

袁國山建議,起床時讓局部手腳伸出先適應溫度,再慢慢起身,如果突然發現自己單側肢體虛弱麻木、理解語言或運用文字有困難、頭痛、噁心、眩暈、失去平衡、眩暈等問題,請趕緊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要避免中風危機,袁國山提醒,日常飲食可多食用降血脂、降膽固醇、降血壓的食物,如芹菜、胡蘿蔔、香菇、海帶、玉米、芝麻、海蜇皮等以及維他命C的水果如,檸檬、橘子、葡萄柚等等富含,可增強血管彈性,防止血管出血。

中風源自《黃帝內經》中的一句「中邪風擊仆」,中風發生是由於腦血管嚴重地阻塞或損傷,常見情況像是腦血管破裂引發腦出血、或是腦中血柱、血凝塊阻塞引發組織壞死。

袁國山表示,中醫的說法是細小經絡氣血不足,風邪乘虛侵入體內所致,由於本症起病急速,症狀表現多,變化迅速;善行多變的特徵與疾風相似,所以才將此症狀稱為「中風」。

中風病因主要是因為痰瘀阻絡,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血濁」,簡單來說就是高血脂的污濁堆積,造成俗稱的「血路不通」,袁國山醫師說:「中醫在治療上也以化瘀通絡、豁痰瀉濁、活血化瘀、通腑導滯為主,中醫臨床上,使用常春活命散及血府逐瘀散,服用大約10至15天即有療效,短時間即可恢復四肢正常運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