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裔教师谈 亚裔父母如何经营亲子关系

人气 24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28日讯】(大纪元时报馨芳美国马里兰州盖城报导)视孩子的教育高于一切是华裔父母的共同特点。即使是移民多年,孩子出生并成长在美国,也放不下传统的东方教育方式。可是很多生活在海外的华裔父母也不得不承认,以东方的教育方式管教在西方社会成长的孩子,常常会有一种在夹缝中的感觉,不知如何做会恰到好处—既不失东方的严厉,又不失西方的宽容。
  
2011年2月27七日下午两点,在马州盖城中文学校,有一场专题演讲“亲子关系的经营”。他们邀请到了黄宜婉校友与很多父母分享她的看法。
  
黄宜婉有着多重身份:她出生于美国,从四岁就在马州盖城中文学校学习中文,2005年毕业于马州伍顿高中之后,2008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系。虽然还没有做父母呢,但已经在华府林肯中学教过两年中学生,而且现在又执教于维州费尔法克斯市斯顿中学。众多父母听了在这里长大的华裔父母教育下的孩子怎样感觉东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优略。
  
黄宜婉开场引用了美国耶鲁大学华裔女教授蔡美儿(Amy Chua)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一文中的内容。蔡美儿在文章中详列了管教两个女儿的“十大不准”规定:不准在外过夜、不准有玩伴日(playdate)、不准参与校园话剧、不准投诉、不能参与校园话剧、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自己挑选课外活动、不准有科目低于A级、除了体育和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玩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以及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
  
黄宜婉表示蔡美儿的文章中没有提到她的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她的孩子自我个性的发展如何,有时太过严厉管教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会有自我个性发展问题。
  
黄宜婉又特别指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孩子教育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背景都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黄宜婉从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角度总结了四大类她认为教育孩子所必需做到的:规则和期望、认可和赞扬、身体力行的榜样、和有人可以诉说心声。
  
1. 父母需要给孩子定规矩,但定规矩时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可行的规矩和目标,而不是父母想要的。一旦定了规矩教要严格执行,不要有例外,那样就会失去了制定规矩的意义。黄宜婉主张父母严格管教孩子,她表示真正负责的父母应该严格教育孩子。但她希望父母分清严格和怒气发泄(strict and mean)。有时父母一时心切会对孩子大发脾气和责骂,那样反而适得其反,达不到严格教育效果。
  
2. 父母应当及时认可和表扬孩子的成绩。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句“哇,真棒!”就会给孩子极大的鼓励。当然如果能烧孩子喜欢吃的饭菜,给孩子买一件喜欢的T恤衫或带孩子看电影作为奖赏都是很好的奖励方式。华裔父母往往对孩子期望高,不容易表扬孩子,不妨学学多表扬多鼓励的方式。
  
3. 孩子需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如果你希望孩子有好的行为举止,那么父母首先应当身体力行做出榜样。亚裔父母很容易武断不听孩子解释,不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或不承认自己有错。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听父母的说教,那么父母也要学会认真当一下孩子的听众,尊重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听父母的话。这是双向的。父母严厉并不代表父母可以不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每个人都会犯错,即使是父母也会犯错误,那么就应该坦然认错,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可以的,但那要承认然后改掉。
  
4.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有一个可以诉说心声的人。父母需要接受一个事实,孩子不会百分之百的诚实面对父母。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向父母撒谎的时候。因为孩子害怕父母有时会撒谎。如果是小事,不妨放一马。有时孩子不愿与父母诉说,但愿意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父母也不必感到心里不平。只要孩子有可靠的人去诉说,父母不必太担心。如果孩子无人可诉,那样孩子有可能出心理问题。多与孩子一起活动,可以加强亲子关系。如果有几个孩子,父母应当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不能以同一个标准要求不同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攀比,那样只会让孩子的心里受打击。
  
黄宜婉最后在回答问题时提到,虽然华裔父母不肯放弃传统的东方教育方式,但这些父母的后代都是在西方社会长大,也要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所以父母至少要多借鉴西方教育方式才能让教育出的孩子更好地适应西方的社会。黄宜婉还指出,以东方教育方式教育的孩子在学校里主攻学习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训练,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是,在学校里亚裔孩子学习表现几乎都很突出,但在工作以后,并没有看到出很多的亚裔公司总裁或政要。也许父母们需要从新思考一下到底哪种教育方式更好。

相关新闻
华裔张曼君获任美国教育部高职
蒙郡教育委员会选举辩论会 华裔候选人李耀池奋力一搏
关心华裔子女教育
吴振伟鼓励华裔超越教育和科研角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