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智庫﹕俄羅斯協助台灣建造潛艇?

人氣: 62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3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 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在3月10日出版的半月刊《中國簡報》(China Brief)中,發表了王志鵬先生(Jyh-Perng Wang)的文章「俄羅斯協助台灣建造潛艇? 」,王先生是台灣備役海軍上校,現職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AMDaS)副研究員。以下為文章摘譯。

1月27日,台灣的《壹周刊》報導稱,中華民國(台灣)海軍曾經計畫引進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技術。根據這份報導,一個由台灣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海軍組成的工作小組於2010年10月與俄羅斯當局接觸,並達成建造潛艇壓力殼技術的合作共識。據說,俄羅斯在簽署合作備忘錄之前派出了技術小組赴台評估。但是台灣海軍否認這一報導,聲稱「台灣海軍並沒有向美國以外的來源取得潛艇的計畫,」並說,「這個政策和立場一直沒有改變。」(台北時報2010年12月9日,台灣國防部,1月26日)

台灣海軍這40年對現代化柴油動力潛艇艦隊的追求似乎到了十字路口。就在奧巴馬政府評估前布什政府2001年4月批准售台八艘柴油動力潛艇的同時,中華民國高階的政治和軍事領袖正在考慮三種選擇:一是繼續遊說奧巴馬政府告知國會實施前布什政府授權的方案;第二,放棄追求四十年的傳統式潛艇;第三直接由中華民國的國內產業帶頭,由美國和其他的外國協助來設計、開發和生產柴油電力潛艇。由於奧巴馬尚未同意出售潛艇給台灣,這類報導認為,馬英九政府可能傾向第三種選擇。

背景

在中共的海軍日益強大的背景下,台灣海軍最有效的威懾武器之一就是潛艇。不過,從美國前總統布什2001年4月授權售台八艘柴油動力潛艇以來,這筆軍售一直沒有實現。

在民進黨陳水扁主政的2000至2008年間,在立法院擁有多數席位的國民黨反對潛艇採購,理由是價格太貴。然而,在馬英九2008年5月20日上台後,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透露,2008年8月以來有許多討論潛艇採購的閉門會議。過去兩年,這些會議的結論並沒有向大眾公佈。

2010年2月,蘇起在辭去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後表示,他「於私人場合中了解到,民間和美國軍事官員對於出售潛艇給台灣都持保留態度。」蘇認為,反對出售似乎有兩個主要理由。第一,至少需要四個深水港口,而事實上,高雄和左營港的擴建還沒有完成,這顯示台灣沒有足夠的港口容納額外的潛艇。其次,台灣沒有維修潛艇的能力。美國認為,台灣即使取得潛艇,也沒有運籌能力(中國時報,2010年2月12日)。當然這些觀點是否正確有其爭議。

與俄羅斯合作?

在2010年12月8日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壹周刊》稱,台灣海軍與台灣造船公司的代表團2010年10月10日至18日訪問俄羅斯尋求合作發展潛艇(壹周刊,2010年12月9日)。台灣海軍總部舉行記者會回應這份報導並指出,「透過美國對台軍售採購柴油電力潛艇,這個政策和立場一直沒有改變,海軍也沒有派人去俄羅斯。」(台灣國防部,2010年12月8日)

台灣造船副理顏子翔解釋說,他是因為商業原因才帶公司設計部和營業部的同事去俄羅斯。他特別指出,沒有任何海軍人員與他們同行(台灣海軍2010年12月9日)。

有趣的是,在同一個月,國民黨立委帥化明在回應訪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的談話時表示,這其中隱含對台軍售的改變,台灣要思考和反省,不能總是依靠美國(中國時報,2010年10月29日)。

此外,馬總統在1月25日會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時說,「隨著兩岸軍力日益失衡,希望美國盡快同意出售F – 16C/ D戰機和柴電潛艇。這些新武器將用於防禦。」(中華民國總統府, 1月25日)。這是馬英九總統第一次公開向美國表示:台灣需要潛艇。

結論

《壹周刊》的報導是否真實還有待觀察。應當要指出的是,台灣海軍對這些報導的否認與馬政府這幾年的政策相符。不過,馬英九呼籲奧巴馬政府出售潛艇似乎表示,當局的國防政策傾向潛艇防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