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造防災都市 北市仍有一段路

日震殷鑑 北市因應專題系列(1)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孫承武、陳虹瑾台北27日電)日本發生強震、海嘯,不少民眾流離失所。台北市政府於九二一地震後在各區規劃防災公園供民眾及時避難,正進一步強化防災生活圈抗震,達成「防災型都市」目標。

在台北市災害防救計畫中,「將防災生活圈納入空間檢討,以強化緊急應變及防救災能力」一直是重要課題。其中短期目標就是先架構完整防災生活圈,配合避難空間、防災據點指定,形成整體完整防災避難網路。

台北市災害防救中心表示,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參考法日本作法,在台北市在每一個行政區規劃1座的「防災公園」。這是一個對外有緊急救援道路連通,鄰近大型醫療院所、派出所、消防分隊,具備維生功能的全方位大型避難場所,一旦發生重大災變時,成為避難安置、指揮、調度據點。

這12座防災公園分別是萬華區青年公園、大同區玉泉公園、中正區二二八和平公園、中山區榮星花園公園、大安區大安森林公園、信義區松德公園、松山區民權公園、南港區南港公園、內湖區大湖公園、士林區士林官邸公園、北投區復興公園、文山區景華公園。

依北市府數據,每座防災公園面積超過1公頃,總計可容納11萬8349人,公園內物資倉庫,備妥有迷彩睡袋、6人帳篷、發電機、緊急照明燈、廣播設備、滅火器、塑膠桶、消防蓄水池。台北市發生震度5級以上強烈地震時,建築物已明顯變形,且餘震不斷,建議民眾攜帶平時準備好的簡易避難背包前往距離最近的防災公園避難。

至於防災公園的運作,防災公園規劃設置首先是收容登記站,民眾進入防災公園必須至登記站登記,登記站人員會發放識別證以作為後續物資發放、帳篷區配置、熱食供應等安置人數掌握及服務。

不過,日前有市議員會勘榮星公園防災倉庫,發現現場不僅沒急救包,緊急發電機還故障。

從這次日本9.0強震的慘痛教訓,可以看出面臨強震,乃至複合性災害威脅,以台北市260萬人口的地狹人稠都市型態,單是防災公園還不夠。

包括架構完成的防災生活圈,內部避難、街廓抗震強化,其中地質結構、土地使用、活動特性等不同地區訂定建築物的耐震、防火規定、避難空間綠化等都是努力的課題。

長期而言,更需要訂定嚴謹的防災都市主要計畫與防災細部計畫,藉由建立完整防災生活圈系統,即使部分地區受到震災破壞,居民仍能在生活圈內完成避難,且都市機能仍能正常運作理想,才能逐步達成防災型都市的最後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