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眷村博物館 皮箱故事記憶旅行

人氣: 9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鄒莉台灣新竹報導)新竹市文化局眷村博物館三樓特展室,即日起至6月30日止,展出「尋找新竹市眷村皮箱故事」特展。內容以遠渡重洋遷徙台灣60餘載的皮箱故事為主題,回憶一甲子的眷村時代印記。

眷村皮箱故事特展,呈現濃濃鄉愁,每件文物刻畫眷村第一代隨國軍搬遷來台的歷程,以及眷村第二、三代對時代背景的懷念,文化局特別邀請陳立軍、陳紹修、李美苓、劉屏瀟、鍾銀銀及劉金屏等六位皮箱主人,一一分享自己與皮箱的過往故事,讓民眾瞭解眷村文化變遷。


陳立軍清朝時期的「棕箱」,是漢中地區獨特傳統的民間工藝品。(攝影:鄒莉/ 大紀元)

高齡80的陳立軍,一口清朝時期的「棕箱」,褐色的表層以植物纖維編織,外箱上「漢中棕箱」四個醒目大字,以杉木、松木、樟木等優質木材作裡襯,手工編織實用美觀,外用精選棕片包裹,最外層用染色的棕絲細繩編織而成,箱上編織文字等圖案,美觀大方,有堅韌、耐磨、防潮、防蟲蛀、防鼠咬等特點,為漢中地區獨特傳統的民間工藝品。

另有李美苓女士4歲時與父親來台時做工精細隨身攜帶的小皮箱,存放著田租地契;陳紹修帶著兩口硬紙皮箱,伴隨著的是他與妻子共渡來台歷程中許許多多艱困路程;劉金屏隨父母親從四川到臺灣,皮箱中除了衣物外,「壓箱寶」放的是中央銀行印行的紙鈔;劉屏瀟的兩紙真皮材質的皮箱,裝的是有價黃金,但藏在舊皮箱背後的回憶卻是無價之寶;鍾銀銀的箱子裝了珍貴收藏的眷補證,依大口、中口、小口分配眷糧,這些賴以生活的糧票。


李美苓精細的隨身小皮箱內,存放著田租地契。(攝影:鄒莉/ 大紀元)

新竹市長許明財,看著已現斑駁外表的箱子不禁動容,回想過去一甲子的歲月,數十萬榮民長輩們忠肝義膽,雖共同背負國愁家恨,卻在鄉愁的思緒上,私下暗自悲淒。不論是眷村第二、三代凡是生長在台灣的人,都應為60年前,那些少小離家如今分隔兩地的時代英雄,起立致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