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缺水危機 專家籲重視水資源管理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面臨十年來,最嚴重的缺水危機。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指出,台灣水資源管理議題,學者其實已談過很多,但面對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現狀,人為機制整合不夠的問題,期待政府能有計畫和落實政策的決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近日舉辦「面對乾旱─台灣水資源管理新思維」座談會,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工程會主委李鴻源、台灣水再生協會創會理事長歐陽嶠暉、台大環工系退休教授於幼華、成大環工所名譽教授溫清光、實踐大學教授林盛豐、新北市政府祕書長陳伸賢、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童慶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河川環境顧問小組召集人林聖芬、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永展等人,為根本解決台灣缺水困境提出建言。

於幼華指出,過去幾十年台灣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每年總降雨量超過900億公噸,但我們一年用水量不超過200億公噸,台灣會發生缺水的危機,顯示水資源管理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李鴻源:水資源管理幾年來一直原地踏步

李鴻源認為,水資源管理這幾年來一直原地踏步,台灣降雨量充沛,沒有資格談缺水,問題在水價太便宜,造成用水不知節省。他指出,水資源管理過去忽略政府運作的制度問題。政府運作的困難是跨好幾個部、好幾個領域,中間協調沒做好。而公務人員是依法行政,最困難是「法在哪裡?」若法令不解決無法實行。

李鴻源表示,台灣水資源永遠在談開源都不談節流,「因為開源是技術問題好解決,而節流是政治問題難解決。」他強調,解決問題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必須不厭其煩跨部做協調、每月定進度追蹤,花時間理出頭緒,然後有行動方案反映在明年預算,並且找出短、中、長期政策管控的目標。

他認為,缺水危機這樣重要的議題,需要台灣關心環保的人站出來,有很強大的民意來支持,才有足夠的說法來介入改革。公務人員需要監督、被鞭策及鼓勵,在專業的考量上面,產官學也一起努力,讓政府政策可以轉彎。

政府需建立抗旱機制

陳伸賢表示,政府需建立每年的抗旱機制,追蹤旱季水量,以確保颱風來前不用分區用水。包括幾月要特別節約用水;定目標水位下降到多少,是否該月要整個停灌休耕,並搭配節約用水讓民眾能安心。他指出,台灣用水量平均每人每天約270公升,超過世界平均值的250公升,台灣從1995年後水價都沒有調漲,水價太低民眾不知道珍惜。他指出,與身體有接觸才需要自來水,抽水馬桶不需用。

陳伸賢指出,水價若合理化,解決水資源一半問題。而台灣的省水相關產業,包括多元化水資源、汙水處理、省水器材也會蓬勃發展,甚至可以輸出。

建立區域算水帳管理概念

林盛豐主張訂定並建立區域算水帳管理概念,把每區域最壞的旱情缺口推估出來,有對策才能讓寶貴的水資源得到最佳的利用。他指出,區域水帳算出來後,要節約用水大家就清楚了。他也指出,在台灣水價漲價非常困難,至少旱季水價先推動,用價差引導民眾節約用水。

溫清光表示,南部缺水特別嚴重,南部雨量集中在夏季,比北部不均勻,為了囤積雨季的雨水,南部建了很多水庫。但八八水災後帶來很慘痛的教訓,台南水庫流失了1億立方公尺的庫容。南部發展產業需要水量,除了高屏溪的可再提昇利用率之外,還需要靠輔助水源。他指出,生活用水經過處理後回收是很均勻的水源,善加利用滯洪池下雨時的水,以增加南部供水量。

歐陽嶠暉表示,台灣自來水管漏水率超過25%,比日本8%的漏水率高出許多,只要將目前的漏水率降低至10%,台灣可增加4.7億噸的供水量。再將目前13座汙水廠的二級汙水處理水,依照水質供灌溉用或給工業區,每年可增加3.5億噸水源。再加上工業用水回收再利用2.7億噸水源,另外,改變農業灌溉方式,提升農業灌溉用水效率可增加12噸的水源,他預估每年可以稱加22.9億噸水源。

童慶斌指出,舊水庫活化延長壽命很重要,也要善用地下水及擴充民間儲存雨水設施、改變農業灌溉習慣,加強水帳的管理與追蹤考查避免浪費水,另外,災防中心提供未來3個月旱情預報,均有助於水資源的管理,台灣其實不大分析台灣情勢,相對國外台灣水資源管理其實簡單很多。

林聖芬指出,台灣並不缺水但不會用水,政府的投入都在救急,他呼籲結合知識力讓水資源循環利用,結合社會力施壓提供資源,以及結合媒體持續性關懷也產生監督政府力量。他認為,水價某種程度上是劫貧濟富,不一定符合社會公義,因為最受惠的是大型企業。

李永展從國土規劃和城鄉發展角度,呼籲為水留下空間才能有效抗旱,讓缺水惡夢永遠不再發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