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缺水危机 专家吁重视水资源管理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5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北报导)台湾面临十年来,最严重的缺水危机。余纪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余范英指出,台湾水资源管理议题,学者其实已谈过很多,但面对气候变迁日益严峻的现状,人为机制整合不够的问题,期待政府能有计划和落实政策的决心。

余纪忠文教基金会近日举办“面对干旱─台湾水资源管理新思维”座谈会,邀请行政院政务委员、工程会主委李鸿源、台湾水再生协会创会理事长欧阳峤晖、台大环工系退休教授于幼华、成大环工所名誉教授温清光、实践大学教授林盛丰、新北市政府秘书长陈伸贤、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童庆斌、余纪忠文教基金会河川环境顾问小组召集人林圣芬、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永展等人,为根本解决台湾缺水困境提出建言。

于幼华指出,过去几十年台湾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每年总降雨量超过900亿公吨,但我们一年用水量不超过200亿公吨,台湾会发生缺水的危机,显示水资源管理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李鸿源:水资源管理几年来一直原地踏步

李鸿源认为,水资源管理这几年来一直原地踏步,台湾降雨量充沛,没有资格谈缺水,问题在水价太便宜,造成用水不知节省。他指出,水资源管理过去忽略政府运作的制度问题。政府运作的困难是跨好几个部、好几个领域,中间协调没做好。而公务人员是依法行政,最困难是“法在哪里?”若法令不解决无法实行。

李鸿源表示,台湾水资源永远在谈开源都不谈节流,“因为开源是技术问题好解决,而节流是政治问题难解决。”他强调,解决问题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必须不厌其烦跨部做协调、每月定进度追踪,花时间理出头绪,然后有行动方案反映在明年预算,并且找出短、中、长期政策管控的目标。

他认为,缺水危机这样重要的议题,需要台湾关心环保的人站出来,有很强大的民意来支持,才有足够的说法来介入改革。公务人员需要监督、被鞭策及鼓励,在专业的考量上面,产官学也一起努力,让政府政策可以转弯。

政府需建立抗旱机制

陈伸贤表示,政府需建立每年的抗旱机制,追踪旱季水量,以确保台风来前不用分区用水。包括几月要特别节约用水;定目标水位下降到多少,是否该月要整个停灌休耕,并搭配节约用水让民众能安心。他指出,台湾用水量平均每人每天约270公升,超过世界平均值的250公升,台湾从1995年后水价都没有调涨,水价太低民众不知道珍惜。他指出,与身体有接触才需要自来水,抽水马桶不需用。

陈伸贤指出,水价若合理化,解决水资源一半问题。而台湾的省水相关产业,包括多元化水资源、污水处理、省水器材也会蓬勃发展,甚至可以输出。

建立区域算水帐管理概念

林盛丰主张订定并建立区域算水帐管理概念,把每区域最坏的旱情缺口推估出来,有对策才能让宝贵的水资源得到最佳的利用。他指出,区域水帐算出来后,要节约用水大家就清楚了。他也指出,在台湾水价涨价非常困难,至少旱季水价先推动,用价差引导民众节约用水。

温清光表示,南部缺水特别严重,南部雨量集中在夏季,比北部不均匀,为了囤积雨季的雨水,南部建了很多水库。但八八水灾后带来很惨痛的教训,台南水库流失了1亿立方公尺的库容。南部发展产业需要水量,除了高屏溪的可再提升利用率之外,还需要靠辅助水源。他指出,生活用水经过处理后回收是很均匀的水源,善加利用滞洪池下雨时的水,以增加南部供水量。

欧阳峤晖表示,台湾自来水管漏水率超过25%,比日本8%的漏水率高出许多,只要将目前的漏水率降低至10%,台湾可增加4.7亿吨的供水量。再将目前13座污水厂的二级污水处理水,依照水质供灌溉用或给工业区,每年可增加3.5亿吨水源。再加上工业用水回收再利用2.7亿吨水源,另外,改变农业灌溉方式,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可增加12吨的水源,他预估每年可以称加22.9亿吨水源。

童庆斌指出,旧水库活化延长寿命很重要,也要善用地下水及扩充民间储存雨水设施、改变农业灌溉习惯,加强水帐的管理与追踪考查避免浪费水,另外,灾防中心提供未来3个月旱情预报,均有助于水资源的管理,台湾其实不大分析台湾情势,相对国外台湾水资源管理其实简单很多。

林圣芬指出,台湾并不缺水但不会用水,政府的投入都在救急,他呼吁结合知识力让水资源循环利用,结合社会力施压提供资源,以及结合媒体持续性关怀也产生监督政府力量。他认为,水价某种程度上是劫贫济富,不一定符合社会公义,因为最受惠的是大型企业。

李永展从国土规划和城乡发展角度,呼吁为水留下空间才能有效抗旱,让缺水恶梦永远不再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