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RA 病因差異多 生物檢測避誤療

人氣: 1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林秀麗台北報導) 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病原因不同,相對治療的反應有差異,病友RA天使志工經驗分享,透過生物標記檢驗,可降低試用藥的痛苦期,也提供了醫師治療建議的重要參考值,已是「個人化醫療」 治療的趨勢。

類風濕性關節是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一種,受侵犯的關節有疼痛、腫脹、以及壓痛的症狀﹔慢徃發炎可能產生關節變形。 陳瑋昇醫師指出,因為遺傳、基因、免疫系統與環境間的交互影響,會使每個人罹病後的病況進展有所不同、對治療的反應也不一。而治療的用藥有十多種病人要經過一個試用藥物期,往往身心的疼痛無法即時有效治療。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之友協會為協助病友戰勝疾病,積極樂觀面對治療,選拔病友RA四位天使,其中,獲得最佳模範獎的病友李岳翰在7歲時就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初期使用抑制性藥物,現在改用治療型藥物,十五年裡的用藥及生活歷程,樂於與RA病友分享。

科技公司行政人員張小姐29歲罹病時近五年,她表示很幸運的在新竹馬偕醫院免疫風濕科看診,醫師初期即建議先做生物檢測,判斷個人免疫系統過旺所致,不能吃補品,也很快的有適用的藥物,減少疼痛期,目前工作有時也加班。張小姐說只要按時回診﹑積極追蹤,有正常的作息時間與飲食習慣,可創造正面的生活。

陳瑋昇醫師指出,生物標記檢驗的結果,不僅可以反映病況控制是否良好,更是醫師提供治療建議的重要參考。近年來個人化醫療較常在癌症治療領域被提及,但個人化醫療其實也可以運用於RA病患,透過生物標記(biomarker)的檢測,了解病人「同中有異」的疾病特性,有助於判斷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張玲瑗理事長分享:「協會今年舉辦RA天使選拔,推廣123守則,鼓勵病友3個月治療如未達標,就可考慮調整用藥。如果病友自己不了解這些檢驗項目數值,會影響自己的病情控制,甚至藥物的選擇。很多病友常常會因為一些莫名的害怕而不敢換藥,最後受苦的是自己。病友對換藥的心態是否正確很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