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迷樣「荊棘裡」 孝子得通路

沉思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會稽的周夢荃,他還在襁褓中時,父親就出外經商於粵(廣東)、閩(福建)兩地,二十年間音訊斷絕。這會兒,周長大成人,於是奉了母命,前往探視父親的消息,一路上,露宿餐風,備極辛勞,走了兩個多月,可離粵界還是很遠。

忽然走到一個地方,有許多岔道奔竄於豁谷之間,分佈極廣,而且四處遍佈萬叢荊棘,那景況,迷天塞地的,讓人無法辨別方向。有幾伙衣冠楚楚的貴客,緩步徘徊、踟躕迷戀其中,對於荊棘的刺破足趾、鉤裂衣袖,好像不以為苦。周把衣服塞緊、整頓好長度,正打算進入,卻突然看見一位老人拄著柺杖走來,開口詢問他:「這位客官想到哪?」周以急著尋找父親的緣由回答。

老人說:「你是孝子呢。適宜走康莊,不該進入『荊棘裡』。」周問:「那麼那群人為了啥呢?」老人說:「這些人,平日裡名利薰心,熱心此道,專走捷徑鑽營,自己以為在名利場中,健步如飛,所以不知不覺的竄入荊棘叢中,把他們弄得頭破血流、趾裂手傷啊。」問:「何以他們不覺其苦呢?」答:「人世間的旅途上,都布滿了無形的荊棘,惟有旁觀者能清醒看見,而深陷其中者,就渾然不知哪。」

周說:「這位老人家,您何不大發慈悲心願,為這種人剪除此種無形災害。」老人笑說:「『荊棘裡』,原本有兩條小徑通達;我早已剪除了其中一徑,只剩下了這一條,作為「忠臣孝子」往來之通道。可是那些人卻捨棄正路不走,所以也就身不由己的步入荊棘叢中哪。」周詢問那「忠臣孝子」往來的通道在何處,老人說:「荊棘當前,回頭是路。」周趕緊一回頭反顧,果然見到一條康莊大道,平坦如夷,展現眼前,於是高興的循著大道前行。

兩旁的竹林樹木,秀野可愛。老人說:「這是王子罕的『孝順竹』,張茂先的『交讓樹』呢。」到了一個渡口,名曰「義渡」,河中泊著一舟,名「慈航」,渡口四周彙集、縈繞的都是源頭活水,可卻波瀾不起。老人帶著周登上慈航舟,抵達彼岸。

岸上樹立著查核操守的「廉石」,那上面鐫鏤著金碧輝煌的大字,類似蝌蚪字體,周無法辨識。老人說:「這是世俗中傳說的『菩提善岸』,也即是儒家所謂的『道岸』哪。」

又走了數里多路,至一門,門上寫著「不二門」。從門口遠望,平坦如砥石(細的磨刀石,叫「砥石」),直徑像箭矢,左右絕無岔路旁徑。老人說:「你由此而去,不要停步,更無歧路與岔道,再苦再累也要勉強而行,如此一來,你終生再也不會置身於荊棘裡啦!」說完就離周而去。

周由門進入,所踏之地都是石徑,光亮得可以鑒別自己的身影,可走起來,毫無一絲滑溜摔跤的感覺。於是周態度從容、祥步而行,起初不覺得有啥勞累。

忽然景色一變,峭壁當前矗立,老樹纏著籐蔓,直達霄漢。周奮力攀援登上,結果一失手,如落雁般往谷底直墜。等緩過氣來起身一瞧,滿地細緻的草皮、平坦的土坡,野花路邊盛開,又似別有一番境界。

此時,有個揹負薪柴的樵夫,口中吟詠著,樂呵呵的經過。周向他詢問之下,才得知,這兒是粵西的山後呢。於是周急忙循路入城,打探父親蹤跡,得到消息,趕赴毗盧東院。

其實,周父因經商失敗而四處飄泊,居無定所,又感到無顏回歸故里而內疚至今。父子倆相見,各自詳述二十年來的往事,彼此相互抱持、痛哭一場。粵人感受到周的一番孝心,將此事播傳於鄉里鄰居,並且大家樂捐些資斧、盤纏,讓父子二人順利歸家。

看來,中土神傳文化裡,所謂的人間「康莊大道」,就是從荊棘叢中特意開闢出來的,就看你是不是「忠臣孝子」,就看你能不能在迷樣的世局裡,做個旁觀者,清心寡慾、提升道德、隨其自然而找到「回歸」的路!由此文中,更可知善惡兩途,其實相去不過咫尺而已。危險至極呀!(事據清.沈起鳳《諧鐸》)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