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探討客家九獻禮 新書進國家圖書館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瑞蘭台灣新竹報導)新書「九獻禮暨四季福之探討」作者之一的羅瑞霞說:「人會慢慢老,記憶會漸漸消失,但只要有記錄傳下去,子孫在圖書館可以找到相關的客家傳統文化,那就值得了。」14日在竹北問禮堂新書發表會中,羅瑞霞說出對客家文化的隱憂與期許。這本書已進入國家圖書館,讓客家傳統文化獲得妥善保存,羅氏兄妹感到欣慰。

竹北市民羅文生與羅瑞霞兄妹合著的客家信仰「九獻禮暨四季福之探討」這本書,他們花了近3年的時間蒐集資料、訪問耆老、田野調查。羅文生表示:編撰過程,確實吃了不少苦頭,尤其向行政院客委會申請補助款的最後期限,才發現沒申請「圖書碼」與「版權頁」,幸運請來各方的協助,得以順利完成書籍,讓後代可以查詢到客家淵源流長的傳統文化。

羅瑞霞說:「九獻禮」與「四季福」都是客家流傳的習俗,而「九獻禮」是對天神的敬仰,目前已被「三獻禮」取代;致於「四季福」客家話的意思是「打鬥敘」,它是敦親睦鄰的表現,早期的人比較沒得吃,往往藉由節慶,每人出一道菜的方式,大家相聚在一起,彼此關懷聯絡感情。

對「九獻禮」相當有研究的羅文生說,一場「九獻禮」動員的人力至少要50人,參與的人員對「九獻禮」儀式非常熟悉的才能勝任。在田野調查時發現,參與的人年齡幾乎都是60到70歲以上,在人員不足時,有一人兼任兩職的情形。因此「九獻禮」的儀式要傳承下去,積極尋找對宗教信仰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實在是刻不容緩,否則想要再看到「九獻禮」儀式,恐怕只能在文獻中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