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東海岸珊瑚礁驗傷報告 剛死珊瑚比例暴增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9月05日訊】(據中廣新聞翁千惠報導)東部海域海洋環境相當得天獨厚,在台東杉原就記錄到一百多種石珊瑚,生態系發達,包括只有在東沙才能見到的貝氏耳紋珊瑚,基翬則有世界首見的台灣特有新種「台灣擬絲珊瑚」。

今年珊瑚礁體檢數據顯示,台東杉原活珊瑚覆蓋率有28-50%,達到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優良」的標準,但這幾年發現許多珊瑚被大量泥沙覆蓋導致死亡。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林育朱說:今年剛死亡珊瑚的比率較往年高出3倍,『今年新死的珊瑚高達7%,調查時發現水下濁度變高,發現珊瑚上面有覆蓋泥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麗灣前面的中礁,(珊瑚)覆蓋率也比南礁低,不到30%。』

環團懷疑剛死亡珊瑚的比率暴增和這幾年東海岸,特別是杉原和三仙台地區大型開發案有密切關係,不僅破壞海岸景觀,廢土及廢棄物經大雨沖刷後流入海裡,將對海底生態造成難以恢復的危害。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馬路鄰近海洋,任由刮風下雨把泥沙衝到海裡去覆蓋這些珊瑚礁,我們在珊瑚礁體檢也發現這些珊瑚礁一旦被覆蓋,只有面臨死路一條,因為珊瑚沒有利器把這些蓋了2、3公分後的泥沙搬走,所以造成珊瑚礁的破壞越來越嚴重,一方面我們發現這麼美的珊瑚以前沒有注意到,現在才剛注意到而已,牠馬上面臨就要消失和死亡的狀況。』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昭倫認為,東部海岸開發應該要進行海下及海陸緩衝地帶的環評,不要讓海陸交互帶成了環評的化外之地 ,『中間緩衝帶的影響我們一直沒有在做,有做可能就是海裡對魚的影響、海水的變化如何,但對交互帶的影響在環評裡並沒有很仔細去做,變成一個三不管地帶,就是因為我們在評估整個開發案過程中,我們只做陸地和海洋部分,海陸這一部分一直沒有很清楚的界定,再做環評的時候,這一塊一直有很大的缺失。』

台灣的海底世界,在面對人為開發的壓力,同時面臨氣候變遷的影響,正遭逢極大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