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推中国内需? 专家:道路漫长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2年10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曾去执编译报导)长久以来,中国大陆民众喜用现金交易,不喜欢刷信用卡。如今,中共当局在债务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刺激内需消费,并减少推出基础建设的负担,开始吸引更多的消费贷款公司投入中国市场。但专家认为,中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金额只占贷款总数的15%,还不足以有效的带动国内消费。

《华尔街日报》报导,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去年中国大陆信用卡发放张数增长24%至2亿8,500张。去年,中国大陆的消费贷款(包括抵押贷款、信用卡预付及汽车等)总共是8.5兆元人民币,比前年增加约27%。其中,信用卡借贷增长81%,成为8,130亿元人民币,而消费者贷款增长17%,为2,320亿元人民币。

据统计,中国大陆的个人消费占GDP仅三分之一,相较之下,美国的个人支出约占其GDP的三分之二。

金融业人士表示,这些日子年轻人更愿意举债花钱。一位金融风险管理公司费尔爱萨克(Fair Isaac Corp)的亚太部门发言人表示,有些银行已准备贷款给更多的人,它们设置软体掌握违约情况与判断顾客的品质。

仅管中共人民银行统计,2011年中国大陆个人贷款的债务拖欠率或不良贷款比率,从2010年的1.1%下滑为0.8%。但根据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2012年前半年中国个人拖欠贷款的余额比去年下半年上升18%,其中一部分是消费贷款与信用卡的欠款。

对一个诸如建立顾客资料库与信用评估等观念仍处于了解阶段的中国而言,其推动扩大个人贷款仍会面临各种挑战,而中国的经济成长减缓也会阻碍放贷。

波士顿咨询公司主任法兰克.梁(Frankie Leung)表示,2011年消费者借贷的320亿元人民币,其数目几乎只是公司原先预估的一半。他说政府扩大消费信贷比预期缓慢,抵押贷款也是。这可能影响消费者购屋、买洗衣机等其他家电用品。梁主任表示:“我们发现年轻人仍然会花钱,但其他的人就不那么愿意了。”

报导举出一例说,今年22岁的女大学生刘琪坤(音译)最近贷款买了一只280美元的手机,对于失衡的中国经济来说,这或许是个好消息。

刘小姐是在某电子产品商店通过一个资讯服务站贷款买的手机,这个服务站由阿姆斯特丹投资企业派富集团有限公司(PPF Group NV)旗下消费贷款公司捷信消费(Home Credit BV)运营。刘小姐同意以每月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桃红色联想A520智慧手机,本息合计要比原本人民币1,782元的售价高出23%。但她认为自己很快就会还完贷款,因为妈妈每月汇来1,000元人民币,比自己所需的生活费还多出300元,而且她还当数学家教赚取外快。

报导说,自2009年开始在一些城市试验消费者信贷计划以来,主管机关允许四个贷款机构逐渐扩大至其他城市与零售地点,让它们在摩托车店设立资讯服务站,成立家电连锁店。目前有国营的中国银行、中型的北京银行参与。它们还包括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与欧洲金融公司PPF Group子公司捷信金融集团。中共官员6月份表示,他们会允许香港金融机构广东省南部成立消费信贷部门。

捷信中国公司近来表示,未来二年将投资1亿2,900万美元扩大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贷款业务,在1万5千个小型商店与9千多个零售店设置资讯服务站,包括中国大陆最大的通路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捷信中国公司想在信用资料不足的国家建立信用贷款制度,已面临许多挑战,因为借贷机构只能仰赖一些电费单与银行账户交易簿取得信用资料。

为了了解消费者能否偿还高达35%的电脑或摩托车的贷款利率,捷信中国公司需查验其未偿贷款、职业与住屋记录。申请者需填写表单,提出银行账户与政府的健保卡证明。捷信中国金融集团的执行长史国奇(Michal Skocil)表示:“但是如果他们搬迁频繁,就不适合贷款给他们。”他并表示这方面的平均违约率不到5%。

基于前述,尽管刘小姐说她对贷款满意,觉得付得起前几个月智慧手机的钱。但另一方面手机的价格对她来说会让她买得不甘心。因为现在那只手机只卖100元人民币(64美元),比原先的价格便宜太多了!

(责任编辑:张东光)

相关新闻
外媒分析:习近平在中国政治经济最危急下继位
中国是否会发生政治经济危机共振
中国经济陡然下滑 钢铁业成重灾区
经济学人:跻身中国富豪榜 祸事跟着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