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年輕父母的育兒煩惱(十三)放下舊觀念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編者注:陳彥玲教授在完成臺灣大學醫學碩士學位之後到美國攻讀兒童發展、資優教育和整體心理學博士,擅長人際溝通、正向思維訓練與心理療愈,其服務範圍跨中、日、台、美、澳、香港、東南亞和歐洲。其演講錄影獲得臺灣政府國家典藏,現任美國心身醫科大學教授。陳教授近20年的教育經驗,幫助了無數的人解決了煩惱,使他們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她在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生活百分百》節目中為眾多家長解答教育問題的節目,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和喜愛,希望能夠為您教育子女提供一盞指路的明燈。)

陳教授:我覺得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大人去破除一下自己原來被環境或後天的教育灌輸所形成的一些固定的框架。因為這個固定的框架背在身上,你可能跟你的同事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孩子的理解力跟他的生活環境跟我們小的時候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們還仍然用原來形成的框架去看待孩子的行為的對和錯時,就會形成一個很大的代溝。

孩子的很多行為往往是因為跟大人之間的代溝太大,或誤解太大,他的表達又不能像我們大人這樣清楚,表達不明白的時候,他慢慢的就會出現一些身心的狀況表露在行為上,讓大人覺得他是不是不好教,或者是不是他學了一些壞習慣,或者他怎麼老跟我對著幹,然後自己受不了時就惱自己。所以我想放下舊有的觀念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工作要做,你把自己的框架拿掉之後,就會發現海闊天空,你會出現一個轉變,會覺得原來孩子還是蠻可愛的,那時連你自己的脾氣、你自己的智慧都會有所改變。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因為我們習以為常了,也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處理,往往使我們錯過一些教育的機會。比如在孩子剛剛學會解大便時,我們可以教會他如何去觀察大便,讓孩子從小就可以瞭解一些為自己的健康,為自己的行為如何把握的一些知識。我個人認為這個在兒童的發展上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把這個基礎打好了,孩子就會樹立一個很好的自我形象,自信也會比較好,相對來講他會比較容易去協調配合別人。

陳教授:孩子從產生自覺性,到學會用語言表達需要有一個過程。拿上廁所為例,從孩子知道自覺地要上廁所,到告訴大人我要上廁所,這一個發展就需要很多方便的配合,其中有一種控制肌肉運動的機制。像有的孩子他等不了,你看他馬上會衝到廁所裏去,有的孩子他要在馬桶上坐一會兒才能排出來,這告訴我們他的這些控制上廁所的肌肉還沒有完整的發育好。你要怎麼利用這個過程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讓他願意上廁所,而不畏縮,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很重要的功課。(大部分的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什麼關係。書上也只是站在大人的立場告訴你怎樣訓練孩子上廁所成功,了去一件麻煩事,沒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他的發展,協助他的發展。)

大人在這個過程中,和孩子的互動中會體會養兒育女的快樂,而不是老是犯怵。以後你給孩子食物時,也會很耐心的告訴他每一種食物的特性,讓孩子瞭解食物跟身體的關係,而不只是把小孩子餵飽了。我舉個例子,我有三個小孩,最小的孩子前一陣子跟我到臺灣的南部去演講的時候,因為我們要去搭長途車回家了,大概是中午的時候,肚子也餓了,我就帶著她拿了一個便當盒到路邊的麵店買餐點,店裏的老太太問我們要吃什麼,我孩子說我要一盤青菜,當時那個老太太很驚訝,她覺得怎麼會有小孩子喜歡吃青菜?(主持人:現在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吃肉。)對,她問我,你是怎麼教的?我在這裏賣麵這麼久了,幾乎還沒碰到過有孩子會主動說要吃青菜的。我說我只不過是告訴她青菜的作用,讓她動手做菜,讓她看到吃青菜的結果──大便的不同。

主持人:怎麼去看大便?看結果呢?

陳教授:我這個小的孩子是個女兒,她從小就很喜歡漂亮的東西,也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我就利用這一點,讓她知道吃青菜與漂亮之間的關係。

我們首先得瞭解孩子,利用孩子身上,比如臉蛋呀,或者她喜歡的物品,用跟她有關係的,她能夠接觸到的事物給她講解她會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孩子在幼童時代,你要讓她想很遠的目標,對她來講是不實際的,那你就善用她身邊的東西來講,或者她非常喜歡的一件衣服都可以。

我們用衣服來講好了。衣服會髒是嗎?(主持人:當然阿。)那髒了要怎麼辦呢?(主持人:洗嘍。)對,得洗乾淨是嗎?(主持人:是)但是,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有時是洗不乾淨的。(主持人:是的。)比如你在外邊吃飯時噴到了湯汁,回到家再洗時已經過了太久,就不容易洗掉了,那那件衣服看起來就沒那麼漂亮了是嗎?(主持人:是)那我們的身體是不是也有可能有一些垃圾,而有些垃圾是在外面的,有些垃圾是在裏面的。(主持人:嗯)這樣講小孩子是可以理解的。那好了,那外面的垃圾要清理的時候,比如刷牙、洗澡、洗頭嘍,可以清理乾淨。可是裏面的垃圾要怎麼辦呢?(主持人:是呀,要排出去)是的,要排出去,拿掃把去掃怎麼樣?(主持人:夠不到啊)對,那我們就要拜託青菜嘍。

要看那個小朋友的年齡,你講的方式就要不一樣,越小的孩子你要講的要越簡單。像4、5歲的小女生,你就可以跟她講那是青菜娃娃,或者是青菜仙女,或者是你利用童話書中的人物,然後把它加上青菜,她會感到很親切,孩子會感覺很神奇。孩子的世界跟大人有很大的區別,他的那種神奇的世界還保留著,如果用這樣的原則去處理孩子的事情會比較輕鬆,而且,你這麼說孩子她也會去看結果如何。如果在生活當中一兩天之內,她就會看到效果,她就會相信你說的。

陳教授:從小教會小孩子學會觀察大便,並告訴他大便與飲食的關係,他就會很注意自己的吃食,考慮吃食對自己的健康的影響。他會主動的要求吃青菜。

主持人:作為父母我們沒有具備完備的這方面教育知識的時候,雖然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又沒有使到正確的地方,造成了很多現在看來似乎是孩子的問題,根本的問題可能在父母這兒,對不對?

陳教授:是的。但是我們不要太自責,一般的父母都不可能有那麼豐富的經驗,所以你不要太挫折,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當你能把自己舊有的觀念放下的時候,你一定會進步的很快,邁出一大步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陳彥玲教授在完成台灣大醫學碩士學位之後到美國攻讀兒童發展、資優教育和整體心理學博士,擅長人際溝通、正向思維訓練與心理療愈,其服務範圍跨中、日、台、美、澳、香港、東南亞和歐洲。其演講錄影獲得台灣政府國家典藏,現任美國心身醫科大學教授。陳教授近二十年的教育經驗,幫助了無數的人解決了煩惱,使他們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她在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生活百分百》節目中為眾多家長解答教育問題的節目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和喜愛,希望能夠為您教育子女提供一盞指路的明燈。
  • 編者註:陳彥玲教授在完成台灣大醫學碩士學位之後到美國攻讀兒童發展、資優教育和整體心理學博士,擅長人際溝通、正向思維訓練與心理療愈,其服務範圍跨中、日、台、美、澳、香港、東南亞和歐洲。其演講錄影獲得台灣政府國家典藏,現任美國心身醫科大學教授。陳教授近20年的教育經驗,幫助了無數的人解決了煩惱,使他們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她在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生活百分百》節目中為眾多家長解答教育問題的節目,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和喜愛,希望能夠為您教育子女提供一盞指路的明燈。
  • 陳彥玲教授在完成台灣大醫學碩士學位之後到美國攻讀兒童發展、資優教育和整體心理學博士,擅長人際溝通、正向思維訓練與心理療愈,其服務範圍跨中、日、台、美、澳、香港、東南亞和歐洲。其演講錄影獲得台灣政府國家典藏,現任美國心身醫科大學教授。陳教授近20年的教育經驗,幫助了無數的人解決了煩惱,使他們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她在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生活百分百》節目中為眾多家長解答教育問題的節目,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和喜愛,希望能夠為您教育子女提供一盞指路的明燈。
  • 我想請問一下,我的兒子現在是20個月大,我發現他好像有點靜不下來,比如說......
  • 韓女士:我有一個三歲半的兒子,從小到大都是我陪他一起睡,可是不知道為甚麼他每天晚上都會醒很多少次,讓我和他都沒法睡好,所以我現在讓他單獨睡,可是還是一樣,他晚上一醒就會叫我,他一叫我就得到他床邊去,還要答應他媽媽在,不會走,他才肯再睡,搞得我們都睡不好覺,該怎麼辦呢?
  • 這個范女士她6歲的女兒非常認真地重複每一個正確的要求,而且不管是誰,不論什麼場合,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是一個好事還是一個壞事?家長怎麼去對待。
  • 范女士:我的孩子她學甚麼都很好,無論是學校功課,還是那種業餘的彈琴畫畫都很好,但沒有發現哪個特別愛好的,這是我特別困惑的地方。
  • 嚴女士:我有一個8歲的女兒,晚上很不容易睡覺,很晚才能睡著,第二天早上很遲才起來,上學總是要遲到,我想問有什麼方法幫助她。
  • 記得有位家長提出讓小孩子和自己分開睡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專家,生活當中很多的現象值得我們去靜下心來慢慢地觀察,細細地品味,你就會有獨道的智慧和見解。
  • 父母是在孩子旁邊照顧他的主要的人,他怎麼樣面對孩子的哭,這個態度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