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調查:個人所得增加 或助幸福感提升

王明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2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一項針對135個國家的806,526位受訪者所進行的全球性調查顯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對一般人的幸福感影響有限。研究也發現,在某些情況下,收入提高有助於提高幸福感。

據醫學新聞網站MedicalXpress.com報導,主導這項研究的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家迪納(Edward Diener)表示:「我們發現收入提高,國民的幸福感並未隨之升高,而樂觀的態度、無高漲的欲望、及一般人能夠實際負擔得起較多的物質需求,才是幸福感的來源。因此,收入提高對幸福感確有助益,但只限於某些情況下。」

此項調查的重要發現有:

●家庭收入提高和生活改善的評價及較正面的感受之間,具有關聯性。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受訪者收入增加較有關聯,和個人幸福感較無關聯。

●除了更加樂觀的態度和滿足財富現狀之外,財富增加而能購買更多的物品,如電視和上網,也能根本上改善幸福感。

為了衡量受訪者的物質財富程度,研究人員會問他們是否有足夠的錢買食物、有無棲身之所、有無電視機和安裝網路等,並且還詢問他們對前景樂觀的評價和目前生活水準的滿意度。

迪納表示,這項調查有助於澄清「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此概念由學者伊斯特林於1974年所提出,認為國家經濟增長並未帶來更多的幸福。根據伊斯特林悖論,富人比窮人快樂,但收入增加後,似乎也未能提高幸福感。

然而,迪納分析說,此項調查結果和伊斯特林悖論相抵觸。他強調說,收入增加僅能在願望或慾望未增加更快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幸福的效果。假使賺更多的錢,慾望沒增高那麼多,會更幸福。相反地,如果希望賺更多的錢,卻又經常失望,那麼收入提高可能不會提升幸福感。

此調查結果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雜誌上。

(責任編輯:陳俊村)

評論